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农村公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皇政府1861年改革维护农村公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农民无产阶级化而爆发革命。但在保存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改革造成了公社农民份地严重不足和贫困化,政府人为地维护公社也加强了农民认为全部土地应归公社的传统观念,加上农村公社本身所固有的社会二重性,结果使农村公社从专制制度的工具变成了反对它的现成组织形式。俄国1861年改革导致了1905年革命  相似文献   

2.
宣武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一片蕴涵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京味文化特色魅力的土地。这里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使全国各地方文化之精华在此汇聚、交融、酝酿、沉淀,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3.
龙溪公社位于汶川县城二十几里外的龙溪沟,是以羌族为主,羌汉杂居的地方。急湍的龙溪河在沟中流过,贯穿整个公社。沟内庄稼长势良好,男女社员正在紧张地收割。两岸山峰陡峭,层层梯地绕山岗,新开的水渠如一条白带缠住山腰,山顶上放牧的羊群好似一片片白云在飘扬,好一派学大寨、赶大寨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木材、药材、苹果、花椒,还有一种稀有矿石,当地人称“玉沙”(金钢沙),足研磨高级镜头的原材料,蕴藏量很大,国内产地不多,国家每年都要向公社订货,还要出口。  相似文献   

4.
公社是古代社会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通常都将土地公有制作为其基本特征,视为原始社会组织形式或其遗存.全面深入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前资本主义公社的系统论述,显然可见,前述观点并不正确.内部自成系统、自我调节、作为整体与外部社会发生经济及社会关系,这才是前资本主义公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在《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部巨著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地租问题作了许多透辟而又详细的分析和概括,但是,经济生活是无比丰富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再探索。在这里我把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写出来,求正于对此感兴趣的同志们。一、地租与土地面积之间並不存在内在的量的制约关系每当人们对资本主义地租作量上的分析时,常常习惯地加上“在土地面积相等的情  相似文献   

6.
然字词汇释     
然,在古汉语里,常常充当应答词和指示代词的角色。在现代汉语中,它的含义变得越来越虚了,往往只跟在别的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后面,起个“人云亦云”的作用,充当一个不甚显眼然而相对稳定的配角——词尾。也许,正因为它的“虚”,而又善于扮演配角,在语言的海洋里,喜欢跟它组合在一起的词却日见增多,几乎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然氏”家族。在这个意义上讲,称之为“然字短语”也未尝不可,自然为了照顾语言习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期,漠北、漠西蒙古仍为之边防大患,基于甘肃特殊的战略位置因素,明朝政府在此实施了以"土流参治"、"以流治土"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土官制度。甘肃永登连城的鲁土司便是这一体制的产物。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甘青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从明初归附到民国改土归流维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对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西北干旱地区历史地理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古代这里的自然环境曾经相当优越,远非今天这样干旱,其河流水量远较今日丰沛,如昔日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居延泽等,今天已经干涸.《甘肃古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卷首第二节《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写道:"在西汉时,疏勒河水量远比现代丰富,当时汉政府曾利用它把军粮运到玉门关以东不远的河仓城,而现在的这条河,河水尚未流到敦煌县境就已干涸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巍巍群山中,大伾、广武两山可谓无名小“卒”。然而它们却长期影响着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向。确定当前的治黄决策,不可忽略这两座小山。一、大伾山和广武山的历史地位广武山位于河南省荥阳县北,西起汜水河畔,东尽于古荥镇北的黄河之滨,东西长达六十余华里,上有九顶十八峪。它的最高峰仅海拔261米,从南坡登上山顶约二十华里。北坡十分陡峻,黄河紧靠山下流过。依南坡距离推算,原来的北坡,从山顶到山麓,当也有十几里路之遥。广武山又名三皇山,是黄河出峡谷后雄峙于南岸的唯一屏  相似文献   

10.
永兴学校地处中江县城东南50华里之隅。群山环抱,双溪襟带、林木苍郁、环境幽静、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一处很适宜静心求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土地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城镇化。它要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的发展达到三者良性互动发展,做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其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选取湖北12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城市人本导向下城镇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的特点,旨在为湖北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调和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稳定农村的最主要因素,在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里,它变动了四次。这里有农民和政府对 土地效能追求的正当性,但也表现出政府公权力行使的不科学性。在“三农”问题凸显的今天,土地制度再次成了关注 的对象。在寻找突围之道时,农民应是主体,政府则应退居其后,仅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陇城自古为陇上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其民俗文化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古代陇城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民间女娲崇拜形成有重要影响。如何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现代意识推进女娲文化研究,是学界同仁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葛宁 《阅读》2023,(27):32-37
<正>如果你以为民间故事是一些又老又土、一点儿魅力都没有的老掉牙的东西,那可就是个天大的误会了!在历史的滚滚长河里,民间故事曾给我们的祖先带来无数的欢乐和抚慰,就和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一样,令人着迷。  相似文献   

15.
逻辑和运动     
在运动科学模型里,人们之所以感觉物体是运动的,首先是这个客观的物体已经作为我们感知的对象和在我们的意识之内能够测定,为了使这个判断合乎科学,这里尝试在此在存在(Da-Sein),如是存在(So-Sein)和价值存在(Wert-Sein),同一性和相同性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感觉和运动统一的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家族主义民俗是中华民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成为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家族成员上代与下代之间产生相生、共存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广西柳江县里雍乡黄氏家族的作社、婚嫁、丧葬等民俗事项,并对家族主义民俗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灰是会意字。《说文解字》里说它的字义是用手拿起烧过之后的残留物。如木炭、炉灰、纸灰、烟灰、香灰等等。现代词典里释义它除了特指石灰之外还有碰手就破,毫无踪迹(如灰灭)的意思。用灰比喻人的有心若死灰。现在说的“灰头土  相似文献   

18.
家族,这一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存在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存在于不同家族中诸如家法、族规等家族法,更是在某些领域替代了国家法而发挥作用,从而形成了在中央王朝颁布的成文法典之外的一套有着自身特点的行为规范体系。那么,中国古代家族法究竟在哪些范围内发挥着效力,其与国家法的效力范围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文立足于此,以中国古代家族法的效力问题为考察对象,从对人效力和对事效力两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家族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提起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人们都会想到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在这些信(草稿)中,马克思把原始的氏族公社称作公社的原生形态,把氏族公社之后的公社形态称作农业公社,农业公社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次生形态的公社,即马尔克公社。对于俄国的公社,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公社就是通常称作农业公社的一种类型”。马克思还对照氏族公社,概括了农业公社的特征:(1)是最早的没有血统关系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2)在农业公社中,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是农民私有的。(3)耕地是不能转卖的公共财产,定期在农业公社社员之间进行重分,因此,每一社员用自己的力量来耕种分给他的地,并把产品留为己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同北魏明堂遗址考古勘测位置图,按《礼记正义.明堂位》古制分析比对,笔者认为,明代的大同府城南城墙和南门即是北魏平城(京城)的南墙和南门的位置所在,并由此推算平城遗址的范围,即明代大同府城仅占北魏平城的南半城,向北延长约3.5里(营造里,下同)为平城北半城,北魏平城是一个南北长7里,东西宽3里,周回20里的长方形城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