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深刻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思维方式,成为了舆情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为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可对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提前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及预测,打破了以往高校传统的限制、围堵等简单的方式来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李瑾 《报刊之友》2014,(4):24-25,34
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舆情的发展态势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文章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不同于普通地方高校的网络舆情危机特征,从制度、人员培养、硬件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反应能力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四清 《新闻战线》2015,(5):185-186
高校网络舆情是学生思想动向的风向标,它形成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但是与大学生的校园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自由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这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的教学活动、师生交流、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网络社交平台成为大学生发表意见的公共场所。加之年轻群体热心公共事务,追求言论自由,喜欢将国内外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甚至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件发布在校园网上,得以迅速传播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重视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CNNIC第26次互联网报告表明,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重为30.7%,远高于其他群体。且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网络舆情形成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不能不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奥斯古德语义空间理论为基础,选取人人网论坛关于"69圣战"的贴文及跟帖进行分析,发现奥斯古德提出的三大意义因子可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晴雨表",以起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预测舆情动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悄然兴起。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难控的原因,并从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多元性及分散性等方面说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同时,提出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应用现代技术、增强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以及培养舆论领袖等六个方面对策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陆建义 《今传媒》2008,(1):54-55
网络论坛以良好的参与性、即时性而成为网上舆情的集中地,是网上重要的舆论阵地.办好、管理好网络论坛,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占领网上舆论阵地的需要.孝感网槐荫论坛自2004年7月创办以来,经过3年多的发展,至去年9月底,有注册会员5.7万多人,总发帖数超过420万帖.当前论坛的日均发帖量接近一万帖,日均页面浏览量达30多万页.丰富的内容、和谐的氛围和火爆的人气,使不少网友在槐荫论坛流连忘返.目前,槐荫论坛已成为孝感百姓反映舆情的重要场所,网友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关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宣传思想工作者开展网上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发表意见的主要集中地,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成为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易班"社区平台在高校普及运用的优势,遵循"以人为本"、"疏导教育"、"管理教育"结合的原则,通过及时搜集网络舆情信息、改进"易班"传统推广内容、培养舆情领袖、开通舆情信访渠道、调查舆情引导效果等,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夏临 《东南传播》2010,(2):37-39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八旬翁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事件中,网民通过论坛和博客跟贴对该事件发表的各种言论,探讨该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舆情并提出自己的相关思考。文章认为:网络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热点事件发表评论、交流看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和代表着民众意见。网络舆情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如果疏于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往往以网络牢骚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当热点事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过盛的网络牢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窦玲 《今传媒》2013,(10):36-37
随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加强,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本文将在总结已有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以备提出更具实践意义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窦玲 《报刊之友》2013,(10):36-37
随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加强,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本文将在总结已有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以备提出更具实践意义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齐建 《传媒》2014,(6):68-70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科学分析高校网络舆情要素,深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规律,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高校网络舆情及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及演化规律,提出了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环境、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网络论坛舆情生成看网络问政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与渗透,网络论坛已经成为覆盖面极其广的资讯传播和公开讨论的独特平台.网民结构合理化及社会参与热情高使得网络论坛中的舆论状况已经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真实舆论情况.本文即从地方论坛网舆情产生的三种模式出发,分析地方论坛在反映舆论、提供民生新闻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而提出将地方论坛建设成为网络问政的窗口和网络发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贺倩 《报刊之友》2014,(2):30-31
将熵概念引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研究中,引申出舆情熵的概念,并从熵增定律出发具体剖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舆情熵增过程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过程,重点从学生、网络和管理三方面分析舆情熵增的来源。因此,采取负熵、反熵的措施来防止和降低舆情熵值,是高校防范和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方法。负熵探讨如何组建舆情信息管理部门、培养管理人员、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高校网络设立舆情防火墙;而反熵则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讨论处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聚集地,高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当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融媒体是指各种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共融的新型媒体。为了能够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高校可以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此来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鑫明 《兰台世界》2015,(8):133-134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汲取精神动力的主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舆情特点及传播方式,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图书馆对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图书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以其交流便捷、传播迅速等显著特征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最常用的窗口.但网络舆情的自由化与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手段,会给社会舆论安全和国家稳定带来消极影响.针对网络舆情主体规模庞大的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与预警势在必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说明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监管和预警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归纳出最能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的八大内容,并构建了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多通道提取、分析与挖掘以及研判与预警三个层面的系统体系架构,旨从整体上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隐患的及早发现、快速响应、应急控制、主动疏导和反馈调整,促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了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问题及引导对策,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问题入手,围绕树立突发事件危机意识、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健全高校信息沟通渠道等几方面提高网络舆情监测下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郝悦冰 《新闻前哨》2023,(12):69-70
在持续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与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科学防范与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成为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全新议题。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经历萌发期、爆发期、扩散期三个阶段,在明确各阶段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后,逐步探索科学高效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可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维护高校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使舆情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而高校的网络舆情又有其特殊性,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运行的六大主要规律,进而提出合理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情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