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入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以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学习历史应该从了解具体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人手,然后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概括、比较、综合,得出结论,上升为理论,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来看,上述过程也就是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法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述基本方法,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如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一般应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了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人类史前史,经过多层面的研究后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梳理和明晰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正确把握和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西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比较研究许锦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对个别的特殊事物的认识到对一般的普遍事物的认识,这是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它反映在思维形式上就是由个别的特殊性的判断上升到一般的普遍性的判断,这就是归纳法。纵观逻辑学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还是...  相似文献   

5.
一、“五项因素公式”——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是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以纵的方面来说,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要揭示各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揭示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客观规律。人类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人类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图景和生活方式,也更为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方式——教育。教育的功能已越来越倾向于从传递人类已有的化科学知识走向利用现有的化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造未来社会新明能力的人。在这里,教师的职业生活图景也正在发生着人类教育诞生以来最大的变革:从立足于教育的继承性功能到突出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从教育理论的消费到教育理论的创造;从自我奉献到与学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审美是中国古代关学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淀,从庄子到陶渊明到柳宗元再到现代社会,我们看到自然审美逐渐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由整体到个别、由理想状态到实体状态的历史变异,使得现代人在寻求人类心灵的整体解释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阻。  相似文献   

8.
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是人类的认识规律,也是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所谓特殊化思维,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从通常范围缩小到较小范围甚至个别情形或者熟悉的对象来探究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方法应用得当往往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生为熟.  相似文献   

9.
教育和教育考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它的内容和形式。教育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从综合教育到专业研究.又从专门化向综合化学习的发展,遵循着它受制于社会发展和认识深化的规律。而教育考试的变化和发展也同样依存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认识深化的需要.遵循着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自从40年代末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之后,其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拓展。从宏观上看,50年来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阶段。第一阶段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上半期,这一阶段的发展理论基本上可归结为“单纯经济发展论”,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经济的发展方面。第二阶段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发展研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第三阶段基本形成于80年代之后,进入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这就是不仅把经济与社会,而且还把人与自然、当代与未来、个别民族国家与整个人类共同体联系在一起考虑的综合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时期,赋予有历史使命感的人以极大机会,社会历史向人们展现自我,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仰望之情油然而生。人们上述这样的历史经验都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个人模式的社会批判理论——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看到的自己历史定位;社会历史感的核心借助否定性辩证法和交往行动理论多方面地展现了其与个人之间的拒斥与被拒斥的关系,这也使它更能够被个人所认识,人们开始用文化与社会历史感核心打交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展现其所包括的文化含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了解释社会前进动力的含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都是人的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人发展的动力,但两种理论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上。自我实现理论将人性问题根植于生物学,将人性发展的动力归之于先天的潜能和趋势,是以抽象的个人为本位,以自然人为中心来研究人的发展的唯心主义理论。个性全面发展理论揭示了现实人性的社会本质,揭露了具体的社会条件和个体的生活实践对个性发展的影响,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缺憾:一是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偏颇理解;一是对法、法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不够,更不用说对法制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前者的缺憾,在实践上造成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上的一些偏差;而后者,在实践上造成“以法治国”观念的淡薄,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跨超”发展与正确的法、法律的制定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我们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认识不够。这些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由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局限在一般抽象的概念上,不深入研究人类的历史造成的。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理论,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不同道路及其原因,从而加深对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使某种抽象的、难以把握的意念、情绪、思想等,借助于外在的物象表现出来,就形成意象,作家所创造的意象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意象也常常蕴涵深刻的社会意义,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而在张爱玲的笔下,镜子和与其相关的玻璃、茶杯、窗户等物,虽不起眼,但被作家赋予不同的功用,折射出世俗的情缘和人间百态,深化了作品荒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与哲学和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在进行学术研究前必须弄清其概念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探究其根植基础以及现实对策.本文认为哲学与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包括社会道德风险和个体道德风险,它根源于经济人的二重本性,应分别对待.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属于社会道德风险,应加以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时空背景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不同情形与要求。概括来看,这些形势分别是: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与任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风险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与哲学和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而在进行学术研究前必须弄清其概念内涵,这样才能进一步探究其根植基础以及现实对策。本文认为哲学与伦理学中的道德风险包括社会道德风险和个体道德风险,它根源于经济人的二重本性,应分别对待。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属于社会道德风险,应加以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8.
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研究忧患意识的问题,为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提供理论根据是本文展开的目的,并且确实具有现实意义。忧患意识往往是盛世危言,但对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民众评价活动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是进行预警的重要根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忧患意识,并建立有关这方面的社会预警机制体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教育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门类 ,有着丰富的内涵 ,也是一个广泛的活动领域。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其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 ,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在广泛开展问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以哲学认识论为武器 ,建立高等教育自己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和"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基石之一,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在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认为,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的个人经验才可转化为社会意识;没有通过的个人经验则成为无意识,受到压抑。论文从政治学(意识形态)、哲学(异化)、心理学(恐惧)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进行分析,挖掘其丰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