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所谓复式教学要搞“全动式”,就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复式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都要使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手,真正积极主动地“动”起来。为什么要搞“全动式”? 谁都知道,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节课内分别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复式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部采取“直接教学”与“间接救学”(也称“自动作业”)搭配,即人们通常简称为“动”“静”搭配。正是由于“间接教学”(“静态教学”)在复式教学中占有的时间长(占一节课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使许多人产生“复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在改革复式教学中,做了初步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动”“静”交替穿插,合理安排时间要在四十分钟顺利地完成复式班中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结构,科学地分配时间,使“动”“静”紧密衔接,合理穿插。复式教学中的“动”是指直接教学,“静”是指自动作业。每一节课中,纵的看,对一个年级而言,“静”是“动”的基础;“静”的效果不佳,“动”就会受到阻碍。横的看,就两个年级的关系而言,“静”要为“动”服务;没有良好的“静”的状态,“动”也不会顺利进行。“动”“静”的穿插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来决定。如一、四年级的复式课,一年级是刚入学不久  相似文献   

3.
复式教学中“静”与“注意”的初探平果县新安乡那曹小学黄庆祝,许大志复式教学是由“动”和“静”两部分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动”,指的是授课。“静”,指的是自动作业。“静”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认识,发展智能。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复式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动静交叉搭配的结构形式,在动与静结合中进行学法指导。 动静结合——动中“举一”学法,静时“反三”训练。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对他的教诲能够“举一隅以三隅反”,复式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好学,学会和会学的目的,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来看,也要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在动中“举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方法;学生在静中“反三”——通过分析、类比、推理、综合,由此及彼,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5.
“动”、“静”搭配教学,是复式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但“静”并不是因“动”而设,为静而静,处理好“静”的教学,使“动”与“静”协调,和谐发展,就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复式课堂教学气氛,收到和单式教学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最近几年来,我们在低年级语文复式教学中做了些研究,把功夫下在课内,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在认真处理“静”的教学中,既考虑“教”,又考虑“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式教学是由“动”“静”两部份有机组成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静”指的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自动作业.是由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智能,学会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它贯穿于整个“静”的活动过程之中.然而,儿童的“注意”范围很小,稳定性差,容易分散.因此,研究“静”过程中的“注意“,加强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提高“静”的教学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复式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安徽望江县麦元乡中心小学陈友根复式班教学关键是“动”、“静”搭配。根据这一特点,在“静”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动”中进行听、说、读的训练。“静”中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复式班语文教学要体现现代...  相似文献   

8.
复式教学课堂“动”“静”的相互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自动作业的设计往往也是牵制复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动”(直接教学)为着眼点来安排“静”(自动作业),也就是说“静”不是单纯地为了“静”而静,“静”要为“动”服务,要为“动”搭桥铺路,通过“静”使“动”得以深化。 我们平时把“静”分为动前“静”和动后“静”两种,在课堂的直接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动前“静”和动后“静”的自动作业安排也不应相同。 一、动前“静”要立足为“动”做准备。如在教《我的弟弟》一课时,直接教学前自动作业安排为,默读课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①弟弟为什么叫小“萝卜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②弟弟每天是怎样上学  相似文献   

9.
明理就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复式班的思品课堂教学中,发挥复式的教学优势,精心做好“动”“静”安排,注意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现结合我县复式教学的实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明理的。 同科搭配的相邻年级相近内容同时教,分层要求,采用“同静同动式”和“动静合一式”。 一、“静”时自学,思考寻理 叶圣陶先生讲,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这个“导”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指向。思品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  相似文献   

10.
在复式课堂教学中,“动”“静”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处理好“动”“静”关系,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谈谈我在处理“动”与“静”关系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一、“静”时尝试,“动”时指导尝试教学立足“实践”,提倡让学生“亲口尝梨子”。在复式数学教学的动静搭配上,可以吸取尝试教学的特点,“静”时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通过课内自学,让他们独立地反馈知识、探求新知识。到“动”时,教师先讲评学生在自学中的共性疑难点:再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明确道理。如有一位老师教数学第七册(省编六年制试用课本)《应用题》例2(第74页)时,就是这样进行的。上课一开始,他就布置三项自动作业,让学生自学。  相似文献   

11.
在复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内部的纵向学习过程是由“动”和“静”两个不同环节的循环构成的。因为“动”是由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静”是学生自己进行独立学习。因此有人认为“动”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场所”;而“静”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天地”。居于这种认识,“动”成了教师讲的代名词,“静”和学生的做变成了同义语。这种认识对于掌握复式课堂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主动”与“导动”乌盟清水河县窝坪小学胡秀明复式教学中常提到“直接教学”(习惯上称“动”)和“间接教学”(习惯上称“静”),实际上,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因此,把非直接教学年级的学生活动称为”静”是一种不严格的...  相似文献   

13.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动”与“静”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有无教师主持来分,把有教师主持的直接教学叫做“动”,把无教师主持的间接教学叫做“静”;二是按教学活动的形式分,把直接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小助手主持下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也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无教师主持,也无小助手主持的看的活动、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称为“静”,把直接教学中短时的看的活动(看书、看图等)、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也称为“静”。  相似文献   

14.
复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由“动”、“静”的相互交替而组成的。在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中,往往学生自动作业所占的时间较多,而教师直接教学所花的时间较少,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有潜在优势的。但是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在这种组织形式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直接教学时以最少的力获得最佳的效果,也是复式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动静皆为发展”的观点设计复式教学过程,就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一切按学生发展的过程来考虑课堂活动。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以求得复式班学生的个个发展,人人各个方面发展,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动为发展,要改进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教师、教材、学生、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相互联系的方式或形式。在复式教学中,这些因素就具体化为一位教师,多个年级的学生,多种教材,多种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还加之几位小助手。这些因素以什么方式联系起来?构成哪些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的组合方式和线路安排怎样?时间如何分配?这是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所要讨论的问题。改革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体现在“动、静”关系上。“动”与“静”的交替构成了复式教  相似文献   

17.
复式教学的过程,是由直接教学的“动”与自动作业的“静”两种教学活动组成的。如何实现复式教学过程的优化,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动”与“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动态”和“静态”教学改革,才能优化复式教学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动”、“静”搭配的科学性 有“动”有“静”是复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动”“静”搭配,包括年级、学科的组合方式,每个年级各自的“动”“静”组合状态,年级之间的“动”“静”搭配形式和内容,课堂教学的“动”“静”流程等。这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全局,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静”搭配科学化的目标,是要体现出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递进性,无论“动”或“静”,着眼点要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复式教学具备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潜在优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动”“静”安排必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复式课教学法为“动”、“静”搭配的双轨教学法,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这种单纯的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我们要学会培养小助手,利用他们来弥补复式教学中的不足.那么,如何培养小助手呢?首光,要选定好小助手.教师要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把学习好、责任心强、胆大、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合适人选.其次,明确小助手的任务.在复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时间处于“动”之中,而学生则有相应的“静”.为了改善“动”、“静”的结构,这就要求小助手在本年级老师不讲课时,协助完成一些任务.如:帮教师监督和检查本年级学生自动作业,组织自学、讨论等.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  相似文献   

20.
在复式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里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正于复式班教师。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的“动”和“静”?两者的关系怎样? 复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当教师给某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时,其他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复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从事独立性的自动作业。前者的直接教学通称为“动”,后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