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是感悟的课堂。以下是窦老师执教《朋友》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窦老师就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作了“预热”。  相似文献   

2.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课堂,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天使们?我思索着、思索着。给孩子一“个红色”的课堂“红色”:热情、充满激情。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造就的。我常常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只要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课的老师都会有这种感受:窦老师一上课,学生的眼睛就发亮,听课老…  相似文献   

3.
烟花三月 ,笔者有幸在扬州观摩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节阅读课《朋友》 ,不禁被窦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听她的课 ,自始至终都会被一种浓浓的感动所包围着。她对课文的倾情投入 ,对课堂氛围的激情营造 ,对学生情感的自如调动 ,令所有听课者都陶醉在由她倾情奉献的教学艺术之中。在这节课上 ,窦老师以读为媒 ,以读为本 ,注重学生感悟 ,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 ,“品有字书之美味 ,悟无字书之人生”。试撷取一个片断以析之。片断 :投影出示一句话 :“但 ,茫茫人海 ,就有一个人不怕…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朋友》一课,整堂课中窦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个性,读出情感。  相似文献   

5.
【引出来——初步感知四篇课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刚和同学们见面,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老师,我想问您,您平时喜欢交朋友吗?师:你说呢?生:喜欢。师:对呀!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和自己的孩子就是朋友。自然而然和你们也是朋友啦!(学生鼓掌)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出示格言——)生: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师:同学们,这句话围绕一个词来写的,顾名思义,就是——“朋友”(学生说出)。谁来到前面大大方方、工工整整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上台,按老师说的,一笔一画地写…  相似文献   

6.
冷玉斌 《山东教育》2005,(10):26-28
最近,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朋友》一课的教学,课堂上,窦老师紧扣“朋友”做了一篇精彩的文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朋友、感受朋友、体验朋友。升华朋友、分享朋友,与教师、与文本、与同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经常读到窦桂梅老师的文章,也早就听说过窦老师的激情课堂,心中早就期盼着一睹她的风采,感受她的教学魅力。终于,我有幸观摩了窦老师的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充分展现了她的“温度、广度、深度”三个课堂教学维度的思想,窦老师用自己的热情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感情,也使在座的每一位听课教师产生了共鸣。她用全新的理念引领着学生感悟课文,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另一片蓝天:清新、自然,又让人怦然心动。情感的课堂窦老师的课充满了激情,也充满了灵性。她关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情操。曾记得有人这样…  相似文献   

8.
上班以前就听说过窦桂梅的大名,上班后还和同事聊起过她,我了解到的窦桂梅的上课风格是大胆的、夸张的、充满激情的。同事说,她听完窦桂梅上的《三打白骨精》后,感觉窦老师就是那个白骨精,看来,窦的课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于,我也有机会听窦老师的课了。上个月,我有幸观摩了窦老师《牛郎织女》一课。课前,窦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随着窦老师一声深沉的"上课",牛郎慢慢走向织女了。这一声低沉的"上课",让我当时想:咦,不是说窦老师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吗,这也太深沉了吧?!可是课越往后上,窦老师的激情就越是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堂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体育的魅力,缺少激情的体育课堂,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实效不高。有人说,体育是对文化的追求,应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能为学生打好身心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激情、高效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提高课堂实效,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体育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体育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下三点将带我们走进高效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0.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讲解清晰,但学生对讲授并不在意,似乎对老师的劳动成果并不领情,听课漫不经心,课堂效果不佳。从上述情境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付出了很多,构思新颖,但教学的效果却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并不是因为教师的学科知识有限或是缺乏,掌握的知识不精不到位,而是缺少课堂管理的能力。学生不信服老师的话,又缺少必要的课堂常规及管理规则,那么,学生就没有了顾忌和行为约束,如此,教师既费力又实效不佳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个方面.曾有幸听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窦老师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学生聊聊故事本身的故事,聊聊故事背后的故事.就这样两个大的板块,窦老师笑语盈盈间把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意犹未尽地解读出来了,不知不觉间课堂的触角深入到了学生的血液.这样的课堂,学生沉醉了,听课教师陶醉了,窦老师自己也笑了.原来愉悦师生身心的是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文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决定上《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有几方面的原因。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朋友》,很受感动,忍不住照搬了一节,为了上好这堂课,我一次次走进文本中,走进朋友情,许多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正如窦老师说的那样,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情感的世界中走了一趟。——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去感悟高雅的、纯洁的、美好的情感,感悟人性的亮彩,享受人性的美丽,这正是对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挖掘、重视,于是决定再自己独立尝试上一堂类似的课。课文成了首选,要打动学生先要打动自己,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不成其为池塘一样。”语文学科是流淌着情感的学科,是充盈着丰富爱的学科,离开情感和爱的语文教学,犹如鱼儿离开了水,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去浇灌课堂,用情感去浸润课堂,用真情去演绎课堂,从而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提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听了特级教师窦桂梅作的报告《为生命奠基》后,感慨颇多,其中她讲到了在课堂上的一件事:上课时从不要求学生坐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而是让学生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想问什么就直接站起来说,无须老师同意。但是六年以后,学生们在这种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并不是成了一群没有组织纪律性的疯孩子。相反,由这些孩子组成的班集体年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用市领导的话来说是“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有了良好的交流秩序,课堂就不再有学生的紧张,不再有老师的无奈!  相似文献   

15.
为“讲”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春光!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总是感觉课堂缺少些什么。冷眼审视,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缺少现代的设备与手段,不是缺少先进的思想与理念,缺少的是与生活的联系;缺少的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儿童发展的本质思考,诱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一、平等对话,互相尊重,营造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于漪老师告诉我们:生活的课堂中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平等的,而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这平等的课堂中,教师还要做到善于运用富有鼓动性、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奔放的、新颖的想象。例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灰椋鸟归林、呼朋引伴、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学生看得赏心悦目,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情趣。在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对话过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中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情感培养的最好时间,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可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不喜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高中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即缺少情感。不少语文课被教师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味道,就不想学了。本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入情,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几节观摩课,窦老师的教学,是用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也是最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窦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启示。无穷的语言魅力,点燃求知的火种窦老师的课非常“活”,学生的思维、语言、情绪甚至动作异常活跃。课堂上发出的阵阵笑声、掌声甚至哭声,处处洋溢着真情。她的语言朴实、亲切和自然,时时传达着真情,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热情。窦老师执教《喜鹊》一课,没有和学生见过面。学生对窦老师是陌生的,加之他们到了一百多名教师听课的陌生场所,感…  相似文献   

19.
在《一堂“失败”的好课》案例中,学生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是正常的,老师不必着急,也不要苦笑,因为教师的认知规律不等于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意志不等于学生的意志。每一位教师上课前都应好好地想一下,一堂成功的好课是为教师设计还是为学生设计?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课堂教育过程是依据成人的认知方式展开的。缺少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当然就缺少了学生主动认知的风采,缺少了学生从不知到知之的矛盾运动,缺少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活动。一堂课没有了这些,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在本案例中,一开始,学…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中时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他们心理健康、情感培养的最好时间,学校在教学上加强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如今的高中语文课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不喜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即缺少情感。不少语文课也被教师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味道,就不想学了。于是,我们在这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质朴的情感来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课堂环境中感受中国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