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玮 《考试周刊》2010,(45):17-1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一个倍受欺凌的黑人女孩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黑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惑。通过对该小说深刻内涵的研究,本文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分析"最蓝的眼睛"所揭示的白人主流文化强势影响下扭曲的黑人心灵这一主题,同时揭示了一个真理,即只有美国黑人尊重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2.
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克劳迪娅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佩科拉想拥有一双像白人女孩一样的蓝色眼睛,这表明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冲击,黑人文化一直在白人文化的泥潭里挣扎。白人文化的霸权对黑人文化的影响导致了黑人内化的种族主义、自我憎恨、同族的暴力及自我身份的困惑。然而,莫里森在小说中向黑人提供了摆脱困惑的答案,那就是只有保持黑人自身的民族身份和自身文化才能将黑人带到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的正确道路上。就像小说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蓝色代表黑人的传统音乐布鲁斯蓝调,眼睛(eyes)则代表我(I)。莫里森是在告诉黑人保持自身独特性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性。这对受白人文化深度影响和破坏下的黑人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蓝的眼睛》客观描述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对黑人和其他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探讨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文化霸权对黑人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黑人音乐爵士乐是美国黑人文化的灵魂,是黑人音乐与欧洲白人音乐相融合的产物,对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影响。本文尝试从莫里森小说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分析其作品的写作意图和创作手法,进而揭示其通过文学创作为黑人民族在白人主流社会中重构黑人文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里森刻画了三类黑人男性形象,即极力模仿白人的黑人男性;心理、人格极度扭曲的黑人男性;逃避现实来自我放逐的黑人男性。通过在文化冲击背景下他们不同的命运,莫里森意在提出:在白人文化之上的社会氛围中,非裔美国人要勇于接受、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如果黑人民族一味的盲从所谓的主流白人文化,摒弃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非裔美国人在自我放逐中迷失,垮掉从而消亡。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以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为例,揭示了美国主流社会白人种族主义的压迫给黑人身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慢慢地失去了自我,成为了"他者",甚至将种族主义内在化了,自觉地以白人文化意识为标准,异化了黑人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摒弃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社会,白人文化是主流文化,黑人受白人文化霸权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在《最蓝的眼睛》中,黑人逐渐地接受和内化了白人文化和价值观,以佩科拉和乔利为代表的黑人是白人文化霸权的受害者,白人文化霸权是造成黑人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莫里森的作品表现了在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里黑人的喜怒哀乐 ,展示了黑人 ,特别是黑人女性在黑人信仰与白人价值观、传统黑人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 ,寻找自我、身份和文化根源的经历 ,向美国社会传达了黑人妇女争取平等、反对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他者"黑人——奥尼尔笔下黑人形象的文化与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尼尔剧本中的黑人形象,在种族歧视的影响下,既无法认同本民族文化,也不被白人文化所接受,成为两种文化的"他者",这种两难处境使黑人遭受着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惨痛.这种悲剧产生的原因,从文化角度看在于黑人文化的无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则在于个体人格中的"本我"被过分压抑,民族集体无意识得不到重视.黑人应该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确认个体的归属问题,在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这不仅是奥尼尔时代应该考虑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普遍文化和哲学意义的当代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名作《日常用品》揭示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具有“双重意识”的美国黑人,为寻求实现美国梦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奋斗历程和种族身份定位。沃克既肯定了争取种族平等、融入主流社会、实现个人理想的抗争行动,也批判了一味迎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功利性地回归黑人传统的浅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歌为故事的主线,用黑人音乐记录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音乐叙事在小说中有着记录历史、表达愿望、安抚心灵和重塑自我的功效,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黑人音乐的感悟并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主人公珍妮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珍妮成长过程中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整独立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珍妮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作为人类的她同自然的关系、作为女性的她同男性的关系和作为黑人的她同白人的关系,即如何超越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白人与黑人这些二元关系,从而获得一种独立、和谐的生存状态,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色彩对比中最强的明度对比是黑与白的对比。综观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造型的色彩,可以看出它是以中国古代太极图案的黑、白对比为基本色调的。简练的设色,包含着建筑本身一个又一个的对比,体现着朴素、淡雅的黑白对比美,加之重视环境色彩,巧妙地引入自然,与环境色彩构成冷暖对比的艺术效果。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造型中这独特的色彩构成美在对比,美在协调。  相似文献   

15.
影片《被解放的姜戈》戏虐而巧妙地书写了美国奴隶制时期的黑人身份,其中依次出场的男性有五类:待售奴隶、自由人、奴隶贩子、曼丁哥、管家,而他们的身份位移区间分别为:待售奴隶一自由人,途径:白人购买;自由人一奴隶贩子,途径:在白人面前压迫本族裔;曼丁哥一胜者,途径:在主人面前打死对手;管家一准白人,途径:对主人忠心不二,对族裔摧残至极。女性则共有三个等级的身份:性奴一农奴一家奴,影响这些等级变迁的关键因素是其容貌和谈吐,而衡量这两种因素是否达标的终极决定者则是买卖她们的白人。由此可见,在白人宰制的语境中,黑人在“存在大链条”上的身份位移不过是一种本族裔内有关阶级变迁的伪位移。  相似文献   

16.
Toni Morrison presents how the white culture crashed on the black people and changed their values in The Bluest Eye.The tragedy story of black girl Pecola reveals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white culture is the major reason for distorted and deformed values of black people.Besides exposing the astonishing reality of black people’s existence,Toni Morrison also explores the way to resist pressures from white culture and keep black people’s mental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7.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that selected ethnic variables of an information source have on selected black and white pupils of the sixth grade. The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the auditory and visual channels of the information source (tape-slide present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intended audie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lack and white voices are accepted by both white and black pupils. However, white pupils rated visuals representing only black people lower than visuals representing only white people.  相似文献   

19.
英国电影中的黑人身份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因为宗主国或本国放逐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无家可归的被放逐者.第二,因为殖民主义及其后遗症而散居各地的黑人流散群体.第三,因为殖民与后殖民行为促使黑、白群体相互“混杂”而使双方都失去民族纯洁性的黑人混杂体.第四,因为跨种族婚姻促使后代在基因方面“混血”,而在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混杂的黑人混血儿,即所谓的“基因和文化混杂体”.  相似文献   

20.
齐贺齐 《海外英语》2015,(9):177-179
Song of Solomon is Toni Morrison's masterpiece which describes the effort of black people to find the root of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Morrison shows us different attitudes of black people towards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different characters and portrays us a picture of the life of black people in that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