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名著改编使得经典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红楼梦》文本的复杂性,本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原著"辨析;第二部分分析改编是否契合原著的思想内涵,即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的度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及情节;第四部分分析改编是否诠释了原著的艺术风格。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努力为影视剧改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3.
改编小说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对小说的改编,电视剧创作获得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改编既是传播活动,也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构成了传播的基础。文章即以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为例,通过将两个不同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本与《西游记》文本对比,从改编活动的内部阐释过程以及改编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理解其传播机制,以便能够进一步认识改编的过程,正确理解改编后不同版本电视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春蚕》两个版本的改编电影的叙事空间的分析,以及与原著之间的比较,发现原著比较真实地表现了当时江南农村的生活及其困境,而1933年的《春蚕》在情节上十分忠实于原著,以及创作者对江南农村空间的诗意再现赋予了影片浪漫气质;2007年的新版改编给原著注入了新观念,却无法忠实再现上世纪30年代的江南农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网络小说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大火特火,这也成为了影视剧市场发展的关键途径.《阳光之下》改编自小说《掌中之物》,博纳影业买下小说影视版权后,邀请原作者加入,在主题思想和人物设置方面共同把关,结合了社会背景,完成了原著言情题材到刑侦剧的影视化转换,对敏感题材类网络小说的改编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7.
与几乎同时间推出的几部较有影响的大制作电视剧相比,《雷雨》所带来的反响更有特色——不是一致的赞扬,也不是普遍的指责.而是众说纷坛,各执一词。这种连创作者也未曾料到的现象可以说比该剧只受到赞赏更有价值,因为论争中引出了一个颇有理论色彩的创作话题——名著改编中何为忠实原著,如何忠实原著。难怪该剧导演李少红颇为“得意”:“评价一部电视剧拍摄得成功与否,并不是仅仅得到人们一味的称赞,而是看是否能引发人们的思考,把各种不同的见解都能说出来。’T综观几种媒体对电视连续剧《雷雨》(简称《雷》剧)的评论,可谓见…  相似文献   

8.
用特别简单的语言表达出特别高深的东西.这才是老舍的“大白话”了不起之处。迄今.老舍仍是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数量最多的作家。今年.电视剧《茶馆》即将开拍.这是老舍第17部被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刘畅 《今传媒》2020,(4):132-133
谢晋导演的《牧马人》是根据当代著名小说家张贤亮的《灵与肉》改编而来。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既有沿习,又有所扩充,体现了导演既忠于作品又超越作品的改编原则。许灵均这一知识分子经由作家和导演的二重创造,主要在弃儿形象、劳动者形象以及爱国形象三方面进行了改编,在多方面的取舍下完成对许灵均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11.
吕静 《新闻爱好者》2011,(16):128-129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12.
从改编研究的“社会学转向”出发,可以把1960年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出品、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视为对蒲松龄《聂小倩》的跨媒介改编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作为“南来文人”,导演李翰祥所处的历史脉络,与《聊斋志异》的文学文本和跨媒介改编后的影像文本之间,充满了深刻的互文关系。影片《倩女幽魂》制作所借助的媒介、语言、修辞和文化氛围,构成传统文学文本的影像化再阐释的基本依托。影片《倩女幽魂》映射出20世纪中期中国香港一代知识分子,通过重新阐释中国传统,从文化心理和身份认同上坚守中华血脉,来对抗殖民压制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本文对比原著小说、导演阐述、剧本、电影四种文本,对故事重组、叙事转换、人物设定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从小说到电影非扁平化的新型改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培辉 《东南传播》2018,(2):110-112
随着《花千骨》、《择天记》、《甄嬛传》、《盗墓笔记》、《琅琊榜》等大批网络文学IP剧改编的热播,让大众对网络文学IP格外关注。这些网络上流行的知名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漫画、动画、游戏,都能在网络上吸引大家足够的眼球,原著粉丝的"自来水行为"更是为制作方炒热话题度,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话题度、受关注度高,以及本身受众众多,"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已然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传播现象。一方面网络文学IP热,其实是影视剧市场的商业资本为迎合大众口味,获取商业利益的结果;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文本属性、受众属性以及观感体验,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迎合低层次的文化需求,这是网络文学IP能够持续火爆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冯小刚执导的地震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在杭州紧张地拍摄,剧本原著小说,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和其他五部张翎作品近日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上市。《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这样评价原著《余震》的故事:这部戏的  相似文献   

16.
唐明明 《传媒》2016,(10):90-92
近几年来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屡见不鲜,从《甄嬛传》《芈月传》以及《花千骨》《琅琊榜》《何以笙箫默》再到《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寻龙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已经成为受众和制片方热捧的对象,鉴于这种现象,本文对近年来改编的题材与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3,(15):5
近日知名编剧李樯公开出版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剧本集,与辛夷坞的原著小说打擂台。剧本集广告称,李樯此后还将陆续推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黄金时代》《放浪记》等作品。就知名编剧李樯即将公开出版剧作集一事,记者致电几位原著小说的作者,他们都表示自己只是授权了原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未授权将改编的剧本进  相似文献   

18.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惯于用摄影、美术等手段,制造一种暧昧的电影色调.渲染旖旎阴柔的画面风格。本文着眼于其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探讨其在尊重小说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出色电影技巧。  相似文献   

19.
武甜甜 《采.写.编》2023,(11):174-176
文学作品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创作源泉,而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这一过程,完成了文化产品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变,为文学提供了大众化转变的契机。在影视化的书写和表达中,《少年派》是一次忠于原著的改编范例。电视剧《少年派》2019年6月9日在湖南卫视首播,播出后因其真实的戏剧性叙事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在小说文本基础上的酌情改编,再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引发观者共鸣并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20.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由于之前已拥有大量书迷,再加上重量级导演和演员的诠释演绎,这些电视剧从开始拍摄直至上映,都受到广泛关注。如四大名著,如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雷雨》,钱钟书的《围城》等。以名著为电视剧的创作素材,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是一个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