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了汉族民间信仰与儒、释、道之间的关系。认为 :一 ,由于儒家在汉族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汉族民间信仰形成了一切讲究实用、利用更甚于崇拜的独特文化个性。这是汉族民间信仰长期滞留在较低级的宗教形态中的原因。二 ,汉族民间信仰与佛、道之间长期的双向交流 ,使得汉族民间信仰虽已趋向衰微 ,却又得以顽强地存活下来 ,始终未能被人为宗教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论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方百寿宗教研究已成为全球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人们从各个侧面,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手段来剖析宗教内核及其运作趋向。世俗化是其中的一个视角。本文以民间信仰为基地,运用实地调查资料,归纳民间在宗教意识、仪式、人员及其空间反映上的世俗化过程。一、...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研究是当前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近三十年来浙江民间信仰研究成果进行以点带面的综述性介绍,梳理出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涉及浙江民间信仰的重要著作、浙江民间信仰史的研究、以神祗信仰为代表的专题性研究和当代浙江民间信仰的田野调研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调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代北京宗教的信仰现状,特别是民间信仰的情况。民间信仰包含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作为文化古都,世界各地文化荟萃于此,各种宗教信仰也都被她所吸引。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的文化,理解北京这座兼具古老与现代双重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  相似文献   

5.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原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以嵌入性视角分析民间信仰当代演变的外在依据和内在逻辑,探索民间信仰演变与制度变迁、民众需求之间的嵌入性关系,提出政府在民间信仰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以期通过民间信仰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中原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汉水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间信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目前汉水流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原始崇拜和民间信仰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上,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探索和思考。正确定义民间信仰的内涵、厘清民间信仰与民俗、宗教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信仰深入研究的前提,对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民间信仰存在着累积性、二重性、自发性、多元性等特征,其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对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热现象,以妈祖、陈靖姑为例,进行思考分析;基于对福建民间女神信仰概况的介绍及其本质、原因的分析,以及在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探究福建民间女神信仰问题的当代意义与新时期积极引导民众正确处理女神信仰问题的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麽经神话以宗教典籍形式记录并传承了壮族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则是麽经神话产生的基础。从壮族民间的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的角度来分析麽经神话与壮族民间信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石崇拜、水崇拜和牛崇拜产生的原因来解读麽经神话的内容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壮族麽经神话文本的考察,可知麽经神话与民间信仰的关联存在如下几种情况:直接反映、重新解读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土族民间存在着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这些民间信仰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产信仰、生殖崇拜、家神崇拜最为广泛和典型。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解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以探讨土族民间信仰产生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3.
从军事学的视角,对鄂西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巫术崇拜、白虎崇拜、英雄崇拜作分析解读,可以看出鄂西土家族文化现象中蕴含有丰富的军事斗争因素,折射出土家族崇武善战、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信仰与崇拜,成为长期影响和制约哈萨克族民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这些信仰与崇拜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神灵精怪崇拜和神圣动物崇拜三大类。至今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仍然随时可以见到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留。  相似文献   

15.
“神鱼送尸”、“水仙”、“江神”等民间关于屈原之死的传说,实际是楚地民间水(鱼)中转生信仰对“屈原之死”的价值判断.屈原自沉前的诗篇告诉我们,诀别人世前的屈原,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性的,而诗中密集的水意象、浓浓的“昆仑”情结等水文化符号,亦暗示着屈原价值判断中对楚民族水中转生信仰的文化认同.故屈原之死的方式选择,深受楚地民间信仰的影响,楚民水(鱼)中转生信仰是重要的文化性根源.  相似文献   

16.
徽商的民俗信仰体系包括祖先崇拜、乡土神信仰、儒学崇拜、财神信仰、行业神信仰、自然崇拜等诸多层面。徽商的民间信仰对于徽商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功能,不仅可以调适心理、规范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强化群体协作和社会整合。徽商在历史上的发展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民俗信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对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陈彬 《宜宾学院学报》2014,(11):106-115
星火村至今仍存在着如"庆菩萨"仪式、树神崇拜、"寄子石"现象、"打箭碑"、丧礼中的唱挽歌与做道场习俗、祭祖风俗等民间信仰现象。这些现象若借用韦伯的"理念型"方法可梳理并归纳成风俗习惯型、集体压力型、个体自愿型三种类型,这些理念型方法都是对现实的信仰实践所作的一种抽象提炼,活态的信仰实践与这里界定的"理念型"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各种"理念型"之间的差异也被不同程度地凸显出来。这种社会学类型的划分可以告诉我们,虽然都可以被称作"民间信仰"的文化事实,但它们实际上具备不同的信仰特征,具有各异的信仰结构,并包含不同的社会学意涵,因而我们的研究必须要仔细区分,谨慎分析,慎下结论。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持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不会丧失,同时又保证这一信仰热情不被滥用,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在“文革”中,中国人民的政治信仰热情被引向了信仰主义的宗教狂热方向,在个人崇拜的幻象破灭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淡漠和危机。“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悲剧,也是一场社会主义信仰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20.
闽台民间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台民间信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成千上万的台湾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台湾巡游,接受信徒的顶礼膜拜。自古以来,闽台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推动当今海峡两岸政治的改善和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