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客观的纪录、流畅的叙事对生态影像进行了有效的视觉传播,给人类留下反思空间.以鸟类生态纪录片为例,分析和研究生态影像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和效果,有利于让受众认识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增强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生态传播从西方引介入中国,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但中国的生态传播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在借鉴西方经验之时更应该立足本土,亟待汲取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营养汁液,结合我国现实问题,充分挖掘传统生态资源,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给出有益启示。同时,要重视并借助于传媒的效用,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对大众进行引导。生态传播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科学性、现实性、引导性等特征,加强对生态传播的研究,可以极大助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中,信息生态的平衡发展直接影响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信息生态的失衡会导致新闻信息污染和新闻信息超载。给传媒生态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影响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传播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中生态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闻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入手,阐述了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信息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实施进行了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江娟  彭光芒 《东南传播》2010,(11):16-18
生态学“人文转向”形成一片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生态思维”运用到传播学领域,对传播进行新的构建,重点探讨传播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组成要素的生态角色、生态属性,并分析了传播生态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档案信息传播中的信息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生态视角入手,阐述了档案信息传播中进行信息生态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信息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档案信息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实施进行了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刘淑莉 《今传媒》2016,(6):43-44
广告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活动,是一种美的创造,它的第一性是功利性,因而当前广告中的生态美学主要应用在公益广告中,商业广告中的生态美学则主要是从属于功利性。为解决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告的制作中,应认真进行生态美学传播的策划和效果评估,倡导在日常消费中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邢彦辉 《新闻界》2007,(5):155-156
本文对广告传播中生态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告传播中信息生态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日益引发现实关注,中国电视剧亦主动以生态意识关注社会和谐发展,对自然环境贴近观照,对人性人情重新思考.虽然中国电视剧在创作和批评上仍处于生态意识的"童年期",但无论从文化维度抑或审美维度上看,近年热播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在现实叙事的同时,通过对空间、地方和风景的想象性实践,在不同层面上展现了渐显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元旦尖措 《传媒》2016,(5):76-78
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生态恶化,不仅促使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同时也促进了生态主题电视纪录片的繁荣与发展.反之,生态主题电视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段的进步,也对传播生态和谐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通过梳理30年来我国创作的以生态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研究并诠释了这些纪录片所展示的生态和谐观,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纪录片本身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琳  牛恒磊 《今传媒》2014,(3):153-154
本文通过对山阳县的生态现状、规划、文化、产品以及当地居民生态意识的调查和研究,进而对其优劣势及路径选择进行梳理、归纳。这对实现山阳县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实到满足全体山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媒体传播等方式,让其它贫困山区对山阳发展模式有所了解,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公益广告进行了全新的解读。通过大量公益广告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公益广告天人相谐、仁爱生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伦理诉求,并对公益广告生态伦理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公益广告"呼唤生态道德回归、强化生态伦理责任意识、倡导合理的生态伦理秩序、传播生态伦理精神"等四方面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琳  牛恒磊 《报刊之友》2014,(3):153-154
本文通过对山阳县的生态现状、规划、文化、产品以及当地居民生态意识的调查和研究,进而对其优劣势及路径选择进行梳理、归纳。这对实现山阳县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实到满足全体山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媒体传播等方式,让其它贫困山区对山阳发展模式有所了解,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传播在全媒体时代呈现出新形式和新路径.其中,熊猫频道在传播实践中以跨媒介叙事创新生态传播路径,通过社群运营和意义生产开启了IP经济的全新契机,并在国际传播场域提升国家形象和传播效能,将完善生态传播体系建构上升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李颖 《传媒观察》2013,(11):31-33
媒介作为影响文化变迁的动态表征,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传播媒介变迁与文化技术进步的联动状态中,传播生态研究逐步显示出其重要性。从传播生态的兴起、历史发展和当下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与探讨,有助于强调传播生态研究在重构和改造人与媒介关系的同时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亦即保持文化自身的协调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吕军利 《兰台世界》2016,(16):122-123
对自然的向往、对自然的亲近、追求自然本性、吟咏自然之美,系宋朝时期山水诗歌中体现的主要生态意识,此种朴素的生态自然意识在众多的诗人身上得到了体现。宋人山水诗歌中体现出的自然美、生态意识与和谐、纯净之美,深受后人喜爱与好评,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厦门市生态文明形象的媒介构建模式,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2006至2015年十年间的生态新闻标题为研究样本,使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方法,探讨生态新闻的报道框架、议题类型、话语策略和修辞方式。研究发现,厦门生态文明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中性形象为辅。政府是生态文明传播的积极推动者,生态形象事关政府形象。通过选择权威信源、多元修辞技巧和消息体裁,媒介和政府表现出公共传播的策略性。最后,生态议题引进更多的参与主体、切实开展生态传播效果调查,以及提高深度调查报告的比重,这些措施能进一步促进生态传播。  相似文献   

18.
邓静秋 《新闻世界》2013,(4):230-231
20世纪以后,面对资源匮乏与生态危机,人类社会又重新开始反思近代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生态议题再次成为人类发展的重点议题。本文以日本生态动画为对象,探讨与反思生态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对中国生态传播和生态价值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生态作为整个媒介生态大河中的一条支流,与社会这个大系统的多个子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考察我同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生态状况,不能仅有单一的视角,必须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全维、立体的考察,既要横向、纵向考察,又要宏观、微观考察.另外,在"军事"和"国际传播"的框定下,电视军事报道国际传播除了有着电视媒介的共有生态,又有其特殊性,比如对保密和传播技术有较高要求,同时呈现出政治环境相对经济环境的优势、外部环境相对内部环境的优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将农村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置于传播学视域中进行研究,并结合"农家书屋"这一新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形式,分别从读者、传播主体、媒介三个层面对农村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进行剖析,探讨在依托"农家书屋"背景下的生态文化类图书出版传播策略与路径,为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