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媛 《东南传播》2011,(1):62-64
在传媒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大众传媒引导的"媒体造星"运动愈演愈烈。本文首先阐释了"媒体造星"现象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对此类现象不同角度的各种研究报道。其次,通过列举大量时下广泛流行的"造星"现象,总结"造星"现象的特点及对受众的影响。最后,本文从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媒体造星"运动,从大众媒介自身出发,讨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起因及结果,并联系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初步分析了"媒体造星"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基于受众主体地位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开展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开始在新闻议题、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自媒体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互动过程中,受众开始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对信息传播产生了影响,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就自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互动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媒体环境的深刻变革也使媒体塑造公众价值观失范现象凸显,新闻报道的碎片化、非专业性、娱乐化对受众认知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传播技术对受众思维的异化以及媒体新闻报道的思维模式化使受众情感价值判断产生偏差。而受众的认知和情感决定了其采取的行为,整个社会的行为连绵不断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反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山西省县级融媒体短视频的发展现状,本文对其县级融媒体短视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短视频传播规律、内容生产与质量把关、平台运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势必影响山西省县级融媒体短视频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要"搭载"短视频这一新平台,关键在于思维转变,要坚持受众(用户)思维的原则,做到尊重短视频渠道规律、挖掘本土化内容、加强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媒体迎来了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电视媒体的受众数量不断减少、盈利模式受到影响,同时监管部门对其内容进行限制,对受众的吸引力逐渐变弱,并且缺少法律法规对其版权的保护,导致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遇到了多重困境。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电视媒体要探求新的发展方向,在变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7.
刘雨花 《新闻世界》2014,(10):204-205
网络丑角在社会上名声大噪成红人,是受众审美的扭曲导致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是媒体的趋利炒作使得受众甘愿沦为娱乐的附庸?不管如何,其结果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商业市场的趋利方面,进行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讨论当今社会"审丑"现象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又称作"全媒体""混合媒体"等,是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手机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在人力、采编、互动、营销等方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如果把电视媒体比作树,那么内容是根、渠道是干、受众是果。在这一轮的媒体融合浪潮中,电视媒体如何勇立潮头,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根、干、果"至关重要。关键词一:根"根"的核心是内容。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嫁接过程中,内容制作一直是电视媒体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传播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和发展的考验。手机、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受众数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这一现象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从内容和渠道两个方面,探析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0.
"潜传播"是自媒体时代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及公众舆论引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现象,迄今还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对"潜传播"的概念、模式、影响以及如何监控和疏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何谓"策略传播"?简而言之,就是在传播中运用巧妙的策略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实现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无懈可击的媒体行为,是抵抗不当干预的基本功;审时度势,顺应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事件处理方法,是舆论监督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媒体无懈可击的行为是新闻的专业要求,更是媒体策略传播的基础。它是媒体提高自身抗压能力的根本方式,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已逐渐向企业化的运营模式转变。但在这一过程中,媒体的信用却不同程度上有所消失,媒体的公信力有所下降。市场经济的环境作用、个别企业诚信度的下降、媒体造假造谣现象的频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以及受众的需求变化等各项因素,降低了受众对媒体的信赖程度。为此,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增强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7):11-17
敌意媒体效应,指描述具有强烈预设立场的受众,倾向于从中立客观的新闻报道中感知敌意和偏见的现象。本研究通过回溯敌意媒体效应的理论基础,对其定义进行了还原;从调节变量、解释机制、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敌意媒体效应研究发展脉络。指出在"后真相"舆论生态中,受众对主流媒体的敌意不可忽视,有必要将敌意媒体效应放到国内的语境中进行本土化的阐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的进步带动各行业蓬勃发展,在传媒领域,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移动电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凭借便携、高速、互动等突出优势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和认可。新媒体改变了受众固有的接受外界信息、感知发展方向的方式,同时也使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遭遇了受众分流的冲击。2014年是我国媒体融合元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类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展所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传媒领域形成新格局。这一背景下,电视媒体该如何完善工作、谋求创新,真正做到顺应时代,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挑战,是社会各界共同瞩目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受众的角色及其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受众通过自媒体自由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在自媒体语境下碰撞和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层和受众意识呈现出"聚合"与"分化"的状态。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着重揭示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媒体,抑或新闻记者,都乐见其本身和其采写、刊(播)发的消息被受众认可,在更大的范围传播,以更好的履行媒体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很多,其中,媒体充分重视受众,以受众最易接受的形式叙述新闻事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受众心理、受众需要、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媒体及记者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治家 《当代传播》2002,3(5):60-62
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媒体中存在着重宣传而不重宣传效果的现象,致使宣传不但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相反使受众对我们的媒体产生不信任感。本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影响社会态度形态和改变的几方面因素来讨论媒体宣传的有效形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妍妍 《新闻世界》2013,(5):185-187
"准社会互动"(Para-social Interaction)最早由Donald Horton和Richard Wohl提出,旨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特点,并试图解释其与一般的社会互动之间的差异。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建构社交媒体的"准社会互动"形式,得出新浪微博用在场感、参与感、熟悉感和仪式感来达到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媒体审判"对建立法治社会是不利的.媒体审判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是深层次的宏观的社会转型原因,二是中层次的法制的不健全,三是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自身原因,如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透明,导致媒体做出误判等.从这三方面看,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加剧了媒体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张力,对社会共识造成产生冲击;干扰司法审判公正,并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对于法治社会的冲击,带有偏见的舆论压力,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20.
赖薇 《新闻世界》2014,(2):98-99
在一些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存在"媒体审判"大行其道、乱用传闻、滥贴标签、坚持"弱者即正义"的单一价值判断等不当做法,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特殊社会时期,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协调,应被视为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社会职责。建议传统媒体主导话语权,引导网络舆论;在司法案件报道中,新闻媒体更加专业理性客观;在争议性报道中改进报道方式;不断完善媒体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