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晶晶 《新闻世界》2010,(11):147-148
本文针对2009年10月以后媒体有关"艾滋女事件"的报道,反思了网络和传统新闻媒体是如何将一则"传闻"变成"新闻"。在这一事件中,新闻真实性遭到践踏,把关人作用发挥不到位,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公众的媒介素养和公共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当下多种媒体交互传播的时代,各类媒体都应从这次事件的报道中吸取教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共同为营造健康、和谐、理性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许光莹  金星 《新闻世界》2010,(6):146-147,149
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快速、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竞争力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杀手锏"。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层面上虽逐渐放宽,但突发性报道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近两年突发事件频发,雪灾、地震、矿难、食品卫生安全等等,不禁让人们重新审视突发事件报道的监视环境、舆论引导、守望社会的职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在平息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盼盼 《今传媒》2010,18(10):136-137
公共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危机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在政府危机管理中作为执政党喉舌和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成员,从2001年美国的"9·11"到乌鲁木齐市发生"7·5"事件,新闻媒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显示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同样,政府与媒体或积极或消极的合作对危机的解决顺利与否关系极大。本文主要就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分析和认识新闻媒体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从而为新闻媒体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7.
"5·12"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媒体一改以往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的作风,进行积极、公开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主要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12,(5):54-55
2012年5月9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中国"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正式开钻。在参与此次报道的众多媒体中,新华社成为唯一一家将现场视频信号实时传送回陆地演播室的新闻媒体,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9.
时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已被看作是一种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诠释社会道德与良知的进步力量。那么,当媒体的失实报道、虚假报道等现象层出不穷,低俗报道、不良文化被广泛传播,新闻报道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时,新闻媒体能否担当起如此重任?也许,是到了新闻工作者该认真思考"新闻媒体该如何监督和约束媒体自身"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社会弊端的监督者,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媒体的法治报道的低俗化、媚俗化现象日益蔓延,这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这种媚俗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大众的接受心理、传播理念及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有关。本文以"重庆打黑"报道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等,对法治报道中的媚俗现象及影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治理法制报道媚俗现象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背景下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必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但当前的食品安全新闻报道存在较严重的失范、失实、失衡现象,新闻媒体在报道态度、报道内容、报道体裁和话语转换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新闻专业主义缺失。对此,在媒体层面应加强行业自律,提升从业者职业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对媒体的外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公众对新闻媒体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的快速进步,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新闻媒体能够快速传播最新资讯与社会发展动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形式不断改革,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增生,作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引导者,新闻媒体在面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时所坚持的原则与报道形式都是值得媒体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县级媒体应当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以推动县级电视台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加强自身宣传建设的需要,建设校内新闻媒体成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校内新闻媒体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都在校园内外聚集了一定的受众人群。本次公信力实证调查基于"客观性、贴近性、可证实性、权威性"四个指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以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为对比对象,调查沪上两所知名高校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内新闻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校内新闻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公信力普遍较高,其中网络类媒体较报纸类媒体受信赖程度更高一些。分析不同媒体公信力高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媒介特点、采编人员、报道内容和主办方四个方面,探寻校内新闻媒体建设的注意点,提出问题和建议,从而为高校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报道的程度与导向直接影响危机事件的发展与解决,而媒体报道受其新闻观念影响至深。从"灾难新闻"到"危机报道",中国媒体报道观念及媒体角色发生了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韩啸 《今传媒》2010,18(10):142-143
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国家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现实中公众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几乎都来自于新闻媒体,大众传媒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性和角色进行分析,指出媒体应向"社会雷达"、"观念转换者"和"行业规范者"等角色转变,这不仅是媒体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维权报道中的媒体责任,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维权报道应当具有社会判断力与历史责任感,避免陷入媒介审判的法律意识,并且还需要具备为民请命的公益责任。立足于媒体责任,对新闻媒体在维权报道中应采取的策略展开分析,包括深入调查、立足高度以及重申立场三个部分,以期引起同行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7.
刘秀田  徐曼 《中国广播》2007,(11):76-7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与此同时对于媒体批评报道的利弊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指责新闻媒体把企业搞垮了,个别官员对媒体表示不满,认为新闻媒体曝光多了会影响社会稳定,等等。  相似文献   

18.
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受新闻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儿童伤害案"和"灭门案"等恶性伤害事件的报道上,对报道与否的争论反映了新闻理论在实践中的矛盾与模棱两可。新闻专业主义体系、强调对新闻自由的尊重的自由至上主义新闻理论和突出媒体责任的"社会责任论"对媒体的性质、功能和责任进行了表述,但却没有也无法为所有新闻事件确定具体的报道标准。在缺乏实证研究以证明报道比不报道更影响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的情况之下,笔者强调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意义,并指出理论困境的解决无法一劳永逸,客观、智慧的报道是媒体规避社会责任风险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李贺 《新闻世界》2010,(6):131-132
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基础是"传者的真实",而非"受众的真实"。①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威胁着受众的知情权。本文从当前媒体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倾向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错位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寒冰 《声屏世界》2013,(4):22-23
社会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近年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点,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社会危机事件可分为"天灾"(地震、冰冻灾害、洪灾及其他无法找到直接原因的事件)与"人祸"(如西藏3.14事件、奥运火炬事件、石首、瓮安等地的群体性事件等)两类。针对"天灾"与"人祸",政府与媒体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说"天灾"的突发,需要新闻媒体尽快公开信息、提供服务、让广大观众知情,那么"人祸"的出现则需要在提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