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  相似文献   

2.
苏珊桑塔格作为20世纪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以独特的女性题材和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美国魂》中采用的叙事策略展示其“坎普”风格及写作技巧,通过分析它,读者得以加深理解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20,(4):99-104
《天黑前的夏天》中"离去"与"归来"结构隐含着独特的叙事艺术。该结构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在平行走向之下又呈现出的对立之意构成了小说内含的叙事张力,使得"离去"与"归来"结构呈现多种样态的叙述功能。特定的叙事序列、单一叙事模式以及情节反转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莱辛呼唤女性气质回归,反对英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激进女权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重要的当代作家都选择了家族叙事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其原因一方面是作家创作观念使然,另一方面是基于创作主体对叙事性别的发现。这在许多女性作家创作的家族叙事作品中尤为明显,如王安忆的《纪实和虚构》、徐小斌的《羽蛇》、项小米的《英雄无语》。这些承载女性家族叙事的长篇小说叙事结构和话语形态,分别代表了三个特征:其一是女性主人公居于家族叙事的中心位置,显示出女性本体叙述的话语色彩;其二是由家族叙事的伦理主题,开始走向神话叙事的审美叙事。其三是小说内蕴着神秘、超验的神话叙事。  相似文献   

7.
《烟霞明宫》以其快节奏的叙事风格完成了对经典长篇小说叙事范式的一种改造,成为一部独特的剧本式长篇小说。小说叙事的剧本化风格,使本书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选择上避免了宏大叙事,在对历史题材的处理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上,体现了当代语境中作者对"历史"的重新审视或颠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男性角色的叙事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失语"现象,包括女性形象的被动"失语",男性角色的主动"失语",以及怪物的"失语"。通过"失语"现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痛苦。  相似文献   

9.
常敏 《海外英语》2011,(12):293-294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该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小说。进而论证,在这种"忆苦思甜"的叙事模式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乃至东方形象不自觉地落入了"他者"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电影《危险关系》是一部以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意象为主要叙事对象的作品,在男权叙事下演绎了两性之间看与被看、控制与反抗、霸权与妥协的复杂关系。它在男性凝视中建构诱惑的女性身体、叙述潜在的女性缺陷,以此对男性性欲与权欲进行二维迎合;它在性别标记下展示女性的逆动与反抗状态,从而表达其企图挣脱男权牢笼的强烈祈愿与女性意识;它最终以三种殊途同归的"寡妇"形象书写了女性败北妥协的悲剧命运。在此动态的逻辑层面上,电影揭示出男权藩篱圈禁下女性无法规避的"被看——反抗——妥协"的现实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左传》作为一部誉有"先秦叙事散文之最"的文学名著,其中不乏一些形态各异、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左传》作者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无不本着"劝惩"的目的,或通过记述众多贪色、乱伦、淫乱者之恶行的严重危害与恶劣后果,或对妇女相关礼法的直接阐释和具体事例的宣扬,以警示后人"戒色""从礼"。  相似文献   

13.
莉莲·海尔曼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儿童时光》在创作之初便获得了商业成功,评论界普遍将该剧的成就归功于其离奇的"情节剧"剧情和敏感的"女同性恋"禁忌题材,该剧叙事价值则颇具非议,以致海尔曼本人多次受访时都竭力撕掉该剧"情节剧"和"女同性恋"题材的标签。本文从《儿童时光》对19世纪初苏格兰诉讼案的历史叙事改写和对莎士比亚经典叙事的戏仿两方面入手,探究该剧对同性恋题材的叙事策略,以及对《威尼斯商人》情节格局与人物关系的拟摹,考证该剧对正义、仁慈与复仇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盲刺客》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搭建起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其中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和叙述声音是其完成谊叙事作品的重要手段.作者把高超叙事策略与一贯以来沿用的女性主义题材巧妙结合,揭示了加拿大现代女性的情感、地位和所处困境.本文以叙事学为论述依据,从叙事结构、视角和声音三个方面对《盲刺客》进行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15.
陈余 《文教资料》2013,(35):106-108
随着“非虚构小说”在国内兴起,乔叶的《盖楼记》、《拆楼记》也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乔叶作品,探析了非虚构小说的文类特征:真实的叙事题材和小说叙事技巧.强调了此类创作关注现实描写现实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众多专家学者对电视文艺作品的价值追求和叙事模式的审视。以《北平无战事》为例,从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诉求、叙事策略以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剧的创作之道和电视剧应当承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与大多女性作家一样,安妮也选择了爱情婚姻题材。爱情叙事是作家描写的主要场景,而追求女性独立却是它的底蕴与灵魂。我们可以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模式三个角度探索安妮.勃朗特的《房客》的创作艺术,从而揭示其作品中追求道德完善与女性平等并行发展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史体,"纪"首先指条理化、综理性的叙事模式,早期文献如《禹本纪》《吕氏春秋》,它们以"纪"名篇,主要是基于条理化、综理性的考虑,其中固然有时间的因素,但还谈不上编年。随着时间观念的明晰及介入,这种综理性的叙事发展为编年叙事应该出于司马迁的创制,《史记》"本纪"开启用"纪"来编年叙事的先河。不过,在《史记》十二本纪中,编年叙事中还夹杂早期"纪"体的特征。也就是说,十二本纪并非严格的编年体,有些本纪只叙事,而并不编年。《史记》十二本纪在文体方面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编纂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存在以王朝和以帝王为单位两种形式,具体表现为由王朝本纪到帝王本纪演变的趋势;二是从编年的角度看,十二本纪呈现编年与编世并存的现象,亦即司马迁将"世家"掺入"本纪"书写之中;三是从文体的角度看,十二本纪的书写还融合传体笔法,将记言文献与记事文献融合,大都呈现"帝王传记"的特征。《汉书》"本纪"遵循《春秋》体例,建构"本纪"大事记的书写范式,不仅改变《史记》"本纪"的叙事模式,而且也改变《史记》"本纪"的传记特征,从而深刻影响后世正史的本纪体例。同时,由于《汉书》"本纪"采取《春秋》大事记的体例,它往往需要相关列传来补充、完善事件的过程性,故《汉书》也建构"传以释纪"的叙事模式。整体言之,司马迁写作十二本纪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述考订帝王的事迹来考察兴盛、观察失败,这种叙事愿望单纯依赖《春秋》笔法是无法完成的,而只有借助《尚书》《国语》《左传》这样的史体才能实现,因此,《史记》本纪与此后正史"本纪"有着很大区别,即呈现叙事完备的帝王传记之特质。  相似文献   

19.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薛舒的《成人记》以婚姻和爱情为外壳,书写了女性的“生存黑洞”,具有明显的女性叙事特征。小说借助女性叙述眼光、内心透视和自由间接/直接引语等叙述手法彰显了女性的声音,同时通过设置重复情节、典型意象、极限境遇等来推动女性主体的突围与重构。但是,这些叙事并没有给身处时空裂缝中的女性带来本质性的解脱,她们依然被“生存黑洞”深深裹挟。薛舒通过《成人记》再次向世人警示女性普遍面临着的循环困境——走出牢笼之后仍然是戴着镣铐的生活囚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