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广西壮锦色彩看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锦以浓艳、清新、优雅和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显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壮族人民淳朴的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壮族人民对壮锦色彩的处理手法,即"红配绿,看不俗",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以及热爱艺术的天赋,也表达了壮族人追求艺术、向往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广西壮锦服饰颜色的搭配艺术,为现代服饰色彩的构成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对现代服装设计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以诗歌名世,其散文亦以"诗意"与"画情"独具魅力.散文的"诗性"主要是通过艺术重复的手法而形成其音乐美和情景相融的效果,并具有诗性浪漫的特征:"画情"则主要体现于徐志摩对于世物的精微观察和对色彩构图的充分运用.徐志摩散文艺术上的这两个特征一定程度是其"艺术个性主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2):66-71
庄河民间故事经数百年的传承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间故事体系,在辽宁地区口承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事不仅数量可观且所刻画人物形象鲜明。庄河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传说从本土、传奇、外来等方面体现出地方口承、历史传承、外来冲击等特点。全面解析"人物传说"亦可明晰庄河民间故事的形成、发展与多文化融合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境界一:"写生"刻画"原型",寓神于形,在刻画中赋予其鲜明的个性色彩 写生是绘画上的一种运用手法,它是对自然、生活、事态、风物的刻画与描摹,近似"原型"的复制或翻版,但又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模仿上,总会在描摹各种风物、事态的过程中能动地融入切合作者自身命意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这就使得"写生"出来的作品既真切自然又形象生动,即再现原貌又有所拓展和延伸.因此,我们通常听说的"模仿",是模中有创,仿中出新,是一种能动的模仿,创造性的模仿.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民间故事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故事、传奇故事、动物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形象反映了哈尼族传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蕴含着的丰富的生态意识。其神话传说故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传奇故事中包含着"大地伦理"的生态寓意,动物故事中则蕴含着万物平等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程娥 《考试周刊》2008,(51):121-122
张爱玲的语言极具特色,被称为"张体",在《倾城之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生活化、古典美、比喻手法和色彩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深受民间故事艺术的影响.它的很多情节片断与中国民间故事不少类型都十分相似、相近,如孙猴出世与创世类故事,二郎神斗法、车迟国斗胜与两术士斗法模式,无底洞地涌夫人的传奇与老鼠嫁女故事等等。因此,《西游记》的情节模式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它的情节场面描写的模式化、重复现象有其民间性的原因,从作品成书过程特点,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少儿的审美心理等因素出发,可以对此现象予以较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间图案历史悠久、丰富异常,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它却处处体现出自己独有的意念美。民间图案与民风习俗活动紧密相关,通过谐音、象征、惜比、感悟、象征性色彩等寓意、联想手法,未表现人们对美好愿望和理想的追求。千百年来,意念美已经成为人们用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组成的寓巧于拙、寓美于朴的图案风格。  相似文献   

9.
依据现代文艺理论,从"气"的角度切入,重新认识稼轩其人其词的特质及其关系.本文认为,稼轩创作中能做到"运气入词,以词寓气",真正达到了"人气"和"词气"的高度融合,并体现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作品风格等多方面的创新,使稼轩其人焕发出独具的人格精神,其词也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0.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寓言故事的寓意却隐藏着生活经验,充满哲理情趣.在寓言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不再是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  相似文献   

11.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但从《金锁记》到《怨女》不仅仅是篇幅的加长,更是张爱玲生活积淀的展现和艺术技巧的成熟。《金锁记》多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怨女》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锁记》和《怨女》做了比较性阅读:主人公七巧与银娣的比较;悲剧的比较,即从主要的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主要意象的比较,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的主体行为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生命体验的呈现行为。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发话主体使用艺术语言时的心灵性是同构对立的。艺术语言的符号表现,体现了发话主体的自我表现,也体现了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与其他行为组成了一个整体,集中表现了发话主体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4.
简论中国诗词中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我国古诗词意境有其鲜明的本质和特征。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是:意境是意象的空间,意象是意境的载体。营造意境的方式为:融情人景,借景衬情和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5.
《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张爱玲小说的美学追求。《倾城之恋》在开头与结尾写下一模一样的句子,强行拉开读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美。这样的审美理想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也多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简笔"所包含的意蕴是教学简笔画艺术语言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核心。"简笔"的意蕴具体而充分地实现,不仅在于教学简笔画所运用的线条语言形式以及所强调的简洁、生动、流畅的用笔,而且其所采用的程式化艺术表达形式实质上就是符号化艺术表达形式的进一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两者之间实现了一减再减的递进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简笔"的意蕴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把握艺术美首先应该追溯于生成艺术品的艺术理想之美。艺术理想是形式理想与人生理想的有机统一,它在作品整体上的体现有意境美、技巧美和风格美等,在作品局部中直接体现于正面人物的刻划上,间接体现于丑的形象的暴露和鞭挞上。艺术美是艺术活动的指路呈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备受关注,然而后人在解读周氏理论的时候往往热衷于简单地划分前后期,一定程度上单一、表面化了周氏的艺术追求,而实际上周氏却有着其复杂、磅礴的理论体系,在各个时期的学术追求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绅士/流氓"、"隐士/叛徒"、"今人/古人"的繁复纠葛;同时,在这种庞杂的学术体系中,周作人始终坚持注重"人"的发展这一基本学术关注点,并根据时代的变迁、文学追求的更替,随时调整文学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湘中民歌有情趣之美、理趣之美、意趣之美、智趣之美、谐趣之美、雅趣之美。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与元稹有 1 2首同题乐府诗 ,题材相同 ,主旨却不尽相同。从中不难看出元白两人思想境界的差异和艺术追求的不同。白居易对于社会下层怀有更为深切的同情 ,而元稹则侧重关注上层人物的命运 ;在艺术方面 ,白居易后出转精 ,亦胜元稹一筹。从两人的差异中 ,使我们更加明白地看到了两人文学成就有高下之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