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不仅使其测试的难点,也是重点内容。主要是为了考察应试者在没有任何文字及提示的情况下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说话"能力对应试者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得到的成绩及等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试者要想能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考取一个好的成绩,那么就要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在考试中的说话技巧。  相似文献   

2.
"话题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它的分值最高,难度相对也较大。"话题说话"由于是考察被测试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语音面貌,因此应该是最能反映其普通话水平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却发现测试的结果与我们的愿望有很大的距离。这里有各种原因,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说话"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压轴题目,是测试者普通话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简要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特点,分析引起"说话"难的几点因素进而探讨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说话”训练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话”训练是普通话水平训练的高级阶段。根据我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情况,研讨说话训练的原则,探求说话训练的方法,以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直接关系到测试员对应试者的普通话等级的判断,应试者往往重视语音的训练而忽视语音之外表达方面的要求,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不自然、不规范、不流畅、内容不适度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应试者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测试项目,由于40个话题的公开和测试方式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准确性。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测试进行分析,指出了“说话”部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增加双向说话,对“说话”内容作出具体要求,语音规范的考察舍弃逐字判断的方法,以系统错误与缺陷作为扣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学生在学期间均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且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乙等,普通话达不到合格标准者缓发毕业证书。"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已有多年。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中我们发现,普通话教学过于注重声、韵、调的发音辨正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失分较多,也暴露了我们的普通话教学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不足。本文旨在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使普通话教学能够切实起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考察被测试者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的规范和熟练程度,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普通话真实水平,因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分值最高,对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评定影响最大。但由于评分体系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测试项的测评争议很大,损害了测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论文根据实际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就“命题说话”评分体系的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说话”项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突出地表现在考核形式,语音面貌的定档等环节上,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说话”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对现行《大纲》“说话”项评分机制的梳理与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说话”项的测评提供较为合理的评判方法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论“说”的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说”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人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 ,教育亦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古典时代的教育就是活生生的“说”的教育。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读、写、算的教育 ,“说”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下降 ,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加突出。我们的教育应更多地创造“说”的机会 ,尊重“说”的权利 ,培植“说”的勇气 ,锻炼“说”的智慧 ,真正使学生成为“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以“言志”、“缘情”为主,但言“理”也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基本特质。诗歌言“理”的关键在于,必须寓“理”于审美形式之中,使诗富于“理趣”。即言“理”不能违背诗歌自身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杨海燕 《成才之路》2020,(1):106-10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语文阅读教学涌现出许多崭新的教学思路,创造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进行深度感悟和领会。文章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四读代讲”中的“品读”展开论述,阐述“四读代讲”的基本含义,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语文阅读中“品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姜丽华 《教育科学》2007,23(2):49-51
教师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权力包括规范的教师权力和不规范的教师权力,而狭义上的教师权力只是指后者。为了规范研究用语我们主张取狭义上的教师权力概念。教师权力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即教师教育权利、社会文化传统和教师个人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命题说话是PSC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PSC理论研究之中命题说话的研究却最为薄弱。本文将“命题说话”界定为“有限制的潜性交谈”,并由此探讨主试人在命题说话时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七一”讲话的主线和灵魂,是新世纪治党治国的政治纲领。它表明顾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确保执政党地位的决心和信心。从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就是“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而对当前特殊的形势,“三个代表”又增添了崭新的内涵。从实践上看,“三个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保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8.
"沉默"在传统文论构成了"哲学性空白"、"修辞性空白"与"结构性空白",作为对沉默内容的表达,这些只是一种作为现象的沉默。相反,沉默的文学必须从言说出发,通过考察精神追问、个体建构、文学自律中沉默的言说,发现一切言说背后"沉默"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道德教育"对话"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道德教育的对话方式以关注个体价值与尊严为基本出发点,以倡导个人生命存在的价值平等性为基本原则,以谋求价值多元的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共识、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根本目的,对于启发和引导道德个体在教育情景中的自我发现与自主建构、改变目前道德教育的乏力现状以及培养受教育者的开放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