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读书方法有许多种: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以精华,唾弃糟粕;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发明者王云五先生有所谓闲读、清读、速读、摘读四种读法。读书本无定法,条件因人而异。读法举其要者,可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2005,(9):30-30
谈到读书方法,林语堂认为,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读书知味,都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适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相似文献   

3.
读书种种     
苦读:耐心刻苦地读;研读:细致地思索探讨;夜读:深夜不眠而读;复读:重读;就读:在某地读书;议读:边讨论边读书;异读:一字多种读法;必读:必须要读;精读:细致地读;‘略读:粗略地读;朗读:放声而读;默读:无声地读;伴读:陪伴别人读;自读:无伴而读;导读:指导别人读;助读:辅助他人读;拼读:汉字的拼音读法选读:按需要读一部分通读:遍读全文;齐读:众人一起读;速读:快速地阅读;诵读:有情有色地读;品读:边玩味边读:攻读:努力钻研、读书;泛读:大致浏览一下板晨读:清早起而读;熟读:熟练地诵读;走读:不住校而读;审读:审查书稿;错读:将字音读错;阅读:看并领会…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猜想书的布局谋篇,然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不一样,他就认真地读下去。华罗庚的这种读书方法叫“猜读法”。用猜读法读书,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力和想像力,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用“猜读法”读书,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看题目,猜内容。例如看到“爆竹和蜡烛”这个题目,就可以猜一猜:这篇文章可能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可能是爆竹和蜡烛在比本领的故事,然后读一读,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能力,介绍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1.扫读法:眼睛看得快,扩大视觉范围,由一字一看变为一句一行地读。2.跳读法:集中注意力捕捉需要的材料,然后马上跳跃到读下一个材料。3.读思法: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让脑子跟着眼睛走,迅速选择与  相似文献   

6.
1.程序读书法:即按较优的次序读。作者——书名——内容提要——目录——序言——结语。2.层次读书法:即有重点、逐步由浅入深地读书。书的内容往往不能一次读懂,这就需要层次,一般可分为浏览、通读、精读、评读、重读多层。当然这仅限于读经典著作或科技书。3.比较读书法:任何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摆脱读书无从下手的现状,从而实现阅读的目的.略读文章采用"狼式读法"快速浏览,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还要独立思考和筛选.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这是边读边思的"牛式读法".对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反复领悟,要读熟,读懂,读透,这是熟读精思的"猫式读法".  相似文献   

8.
今天,人们面对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的文学著作都加以阅读。因此,希望解决一个读书从何下手?关于某个问题应该读那些书?什么书宜读?什么书宜先读?什么书宜缓读?什么书应当精读?什么书可一般浏览?以及怎样读法等等一系列问题。文学目录正是为了解答读者这些问题,为读者指出读书要领,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为读者的顾问和向导。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把读英语视为最讨厌的事,Why?最直接的原因,我想是那种老师一句、学生一句鹦鹉学舌式的读法.打消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地教读英语,避免单一枯燥、独角戏或大合唱式的训练形式,采取帮读、带读、齐读、男女声读、两人读、角色读等形式,使读书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10.
施鹏霞 《成才之路》2010,(26):54-54
一堂课就是一首乐曲,教师是指挥者。学生是演奏者,所以乐曲是否动听,要看指挥者,也要看演奏者。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乐曲的旋律从哪里来?我们可以从“读”上面来谱曲。中国也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语感,读出词义,读出美感。一篇和谐的乐曲通常有低声部、高声部以及配乐等等。在英语课堂上。也有多种多样的读,不同的读法。能读出不同的韵味,不同的读法,能奏出不同的乐曲,不同的读法,合在一起。才是英语课堂中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式”的由来“基本式教学法”是我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探索、尝试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所谓“基本式”,即由“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构成的基本教学形式。“自读式”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目标;“教读式”就是“教”学生“读”,重在指点阅读门径、传授读书方法,多与“自读”配合操作;“练习式”则在自读和教读以后进行,带有复习的性质。我为什么把它们称作“基本式”?因为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摆脱读书无从下手的现状,从而实现阅读的目的。略读文章采用“狼式读法”快速浏览,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还要独立思考和筛选。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这是边读边思的“牛式读法”。对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一定要反复诵读,反复领悟,要读熟,读懂,读透,这是熟读精思的“猫式读法”。  相似文献   

13.
1.在研读课文中寻机创新。   研读课文是进行创新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带着研究的眼光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说理性、评价性、鉴赏性的阅读分析,时而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   2.运用推读法力求创新。 推读法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独特的读书方法。他读书时往往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推想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想过后再看书是怎么写的。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消化“别人”,读出“自己”来。这种读出“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   3.通过专题性作文训练实现创新。一是假想性作文训练。如《假如我是长》、…  相似文献   

14.
<正>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世上多少强读人,听到此语否?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之四西北师大中文系吴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本来就多种多样。近十多年来,人们在继承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实验,又创造出许多“新方法”,诸如自读法、教读法、引读法、导读法、点拨教学法、“读...  相似文献   

16.
读书快意论     
书当快意读易尽,目之所及皆入读。读书当快意自得,不必正襟危坐读,皓首穷经读,却可以春秋读,山水读,品茗读,对酒读,消闲时可读,解闷时可读,几无时不可读,亦无处不可读,只需以快意为帆,闲适为屐,风雅作伴,悠然前导,兴来即往,优哉游哉,跋涉诗山词海,看风光满眼,于此含英咀华,不亦快哉!选读法:名山胜景之碑刻题咏,每每有标志指明佳处,诗词集中,选者亦煞费苦心标示注解,以期读者有迹可循,既明了作者行文的草蛇灰线,又可从其中挑选可情可意的诗境畅游一番。按图索骥,选读精粹,不亦快哉!标读法:书中所作的标志,疏漏之处,也自难免,书中留白之处,读…  相似文献   

17.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8.
1.扫读法:眼睛看得快,扩大视觉范围,由一字一看变为一句一行地读。2.跳读法:集中注意力捕捉需要的材料,然后马上跳跃到读下—个材料。3.读恩法: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让脑子跟着眼睛走,迅速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材料,进行理解与概括。4.在快速阅读的众多材料中,从人物言行、内心、外表、思想感情等方面体会和抓住人物的特点,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9.
在自学考试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教材看得非常认真,学习也很刻苫,但学习成效却不明显,究其原因还是读书不得法。书该怎样读,这是广大自考生都关心的问题。笔者在自学考试中,通过摸索,总结采用了“三读”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只用两年时间,就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现在我把这种读书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自学备考有所帮助。通读法。简单的说,通读就是找到教材这棵“树”的树干和主要分枝。通读的时候,要参照目录对课程的知识体系、特点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看明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并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则、特点等作好…  相似文献   

20.
解读沉郁顿挫,可大而化之。沉郁为意,诗之意义、意境、意味;顿挫为法,诗之词法、句法、章法。读时知人论世;读意感仁者之怀,读法明穷而后工,沉郁顿挫之义自可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