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本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体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他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非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手脑都会用     
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他批评旧传统教育是“残废教育”。他认为,旧教育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教用手的人不用脑。用脑者,因为不用手,生了“软手软脚病”,因此失去了实际操练,变成个呆脑。用手者,因不用脑,生了“笨头笨脑病”,因此失去了脑的指挥,只剩下一双粗手。为了培养手脑双全的人才,育才学校里许多事都由学生学着做:在树林中垒起石桌、石椅,可供座谈、讨论;平整了梯田,学校有了运动场;泥地上筑起了高台,便是露天舞台;把一条山中水沟筑坎,建成了游泳池。师生还共筑了一条一米宽的“劳动路”,把整个校舍串连起来。陶行知请来木工,教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手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人说: 人世间有两部大书,一部是有字书,另一部是无字书。这里的有字书是指间接经验,无字书是指直接经验。我觉得教师要教好有字书,更要教好那部无字的大书,让学生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教用手的人不用脑”。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 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学生在学校中学过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只有与丰…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也倡导,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些中外教育名家的言论和国家教育改革实践的价值取向,都明确地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将是教育的主旋律。那  相似文献   

8.
1、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 我们的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的确造就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但以往的教育不大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正切中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学习者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虹 《生活教育》2011,(20):30-3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  相似文献   

10.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是新课程为适应21世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而提出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以问题教学法为例,从"设疑、诱疑、释疑"三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将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量关系和空间观念。虽然它们不是教材的正文,都是教材正文的拓展。实际上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其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发展努力,激发兴趣,同时又重视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友善用脑"是学习科学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中具体运用的一个主要流派,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应用最新的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与她一生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克里斯蒂·沃德女士研究健脑操,并将其引入"友善用脑"教学理念,带入"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健脑操由教育肌动学创始人保罗·丹尼逊(Paul Dennison Ph.D.)博士创立开发,它通过运动重塑和健脑操活动,让学习者得以接通脑中本来无法接通的部分,从而改变学习和行为。"友善  相似文献   

13.
友善用脑给你教与学的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提出的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它注重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人性化的研究与应用.它为实施素质教育、为教师由"主导型"到"指型导"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是由克里斯蒂·沃德授权北京市澳罗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翻译出版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教"模式和量化考核——实行"打分制"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自主、主动建构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中做自己学习和行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正切中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如何变革成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话题,如今中考政治增设“活动课”考查,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纳入了考试评价范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一石击起千波澜,“活动课”考什么?怎样考?如何评价?这诸多问题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以至家长的连锁反映和广泛关注,其中有些问题有关专家和相关研究人员已作了评述,这里不再赘言,笔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就“活动课”考试与评价应遵循的几个原则略作探讨,以求教…  相似文献   

16.
董飞  于丽娟 《吉林教育》2007,(11):43-43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已重视合作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情  相似文献   

17.
正小班化教学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的渠道之一.小班化教学分层设计,它是指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去年我校作为小班化试点学校,我们没有经验,需要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实践与研究,进行小班化实验,一年来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小班化教育重视"合作教育"和"分层教  相似文献   

18.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积极学习的新方法。学校在“友善用脑”教与学的实践研究中,以“友善用脑”教与学的科学要素引领参与;把“友善用脑”教与学的思想融入教学实践;让“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根植课堂;以课题为抓手突破难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秦小炜 《甘肃教育》2003,(11):21-21
今天的教育再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这种学习方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