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之相适应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地理上邻近的拉丁美洲。当时美国打出了“泛美主义”的旗号,目的就是要把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势力从拉美排挤出去,使“美洲成为美国人的美洲”。“泛美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经济地理而言 ,北美洲主要是指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地区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 ,现有 33个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 ,北美洲的经济高度发达 ,而拉丁美洲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 ,究其原因 ,是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而前者的影响应该更为深刻。一、社会历史因素对北美洲、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殖民历史看 ,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差距由来已久。 1 4 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不久 ,欧洲列强便开始了对美洲大陆的殖民运动 ,到1 8世纪 ,整个美洲几乎被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瓜分殆尽 ,其…  相似文献   

3.
"罗斯福推论"是20世纪初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的"门罗主义"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引申,它的核心是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任意武装干涉拉丁美洲,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独霸西半球的野心.以"罗斯福推论"为基础的拉美政策直到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行针对美洲的"睦邻政策"才宣告结束,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美国这一时期对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深深打上了"罗斯福推论"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抛弃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推行旨在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它利用各种手段在拉美推行经济扩张和军事渗透,为国内垄断资产阶级谋取暴利。而这时的美国已发展为“北方巨人”,对德国在自己“后院”的所作所为不可能视而不见,于是挥舞着门罗主义这面大旗,俨然以美洲主人身份,登上了与德国争夺的擂台。  相似文献   

5.
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矛盾之一。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就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世界近代最早的民族独立运动发生在美洲,1775——1783年北美13州殖民地经过艰苦的斗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成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1791年,法属殖民地海地爆发起义并于1804年赢得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9世纪早期,西属拉美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在北美洲,墨西哥人民在伊达尔哥的领导下发动起义,经过10年多的艰苦抗战,1821年获得独立。在南美洲,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今天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国;圣马丁指挥军队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延、智利和秘鲁首府以后引退。几年后,玻利瓦尔的战友指挥军队,彻底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在这之前,巴西也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1826年,拉美的西葡殖民地基本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葡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  相似文献   

6.
"门罗主义"自1823年被美国政府提出,它是美国孤立主义对外政策传统在拉美的具体体现。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是想置美洲为"美洲为美国人的美洲",变拉美为其后院的扩张主义战略,力图实现从美国的"一国孤立"到美洲的"集体孤立"。美国在十九世纪不同阶段上的对拉美的外交实践是植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因素。美国与欧洲列强的争夺是导致拉美的独立与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早期殖民帝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5世纪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欧洲的海外扩张。欧洲殖民主义历史经历了两个重叠的循环:一是1500—1830年重点在美洲的定居殖民,一是18世纪末—20世纪中叶重点在亚洲非洲的占领统治。这儿,19世纪上半是两个阶段的转折点或分水岭。历史学家因而把15—19世纪上半叶欧洲强国主要在美洲的定居殖民称为“早期殖民帝国”;19世纪上半叶到  相似文献   

8.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美国为了把拉丁美洲变成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在该地区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等全面的扩张活动。但是,美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古巴革命的成功动摇了美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古巴导弹危机揭开了美苏在拉美争霸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了把拉丁美洲变成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在该地区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等全面的扩张活动。但是,美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激起了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古巴革命的成功动摇了美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古巴导弹危机揭开了美苏在拉美争霸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洪育沂教授主编的《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已于最近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从19世纪初叶通过独立战争先后建立起18个拉美国家开始,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达近两个世纪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拉美国家与其他地区民族独立国家之间,以及美、英、德、苏联等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贸易等领域关系的广阔历史画卷。正如编著者所指出,“拉美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线索有4条:1.拉美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干涉的斗争;2.殖民主义、帝…  相似文献   

12.
拉丁美洲历来被美国政府视为天然势力范围,美国的拉美政策始终包含着防止非美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建立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这是美国在拉美地区追求的总目标,1823年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就把这一总目标暗含其内,白此以后,这一总目标的内容基本未变,而且实现的手段日臻完善。“二战”后美国的  相似文献   

13.
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时期,印第安人、欧洲人和非洲人经过长期的文化碰撞、磨合与血缘交融,促使拉美的人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价值趋向、思想情感、语言文化上逐渐趋于一致,形成了拉美民族的独立意识。最终于19世纪初,爆发了席卷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相似文献   

14.
战前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干涉、扩张和控制。在此期间实行的“大棒政策”、“金元外交”、“泛美协会”及“睦邻政策”,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即建立和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霸权地位。二战期间门罗主义的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得到了美洲国家的普遍接受,拉丁美洲真正沦为美国的“后院”。  相似文献   

15.
拉美战略是战时美国大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就逐步谋建自己的拉美战略,同纳粹争夺拉美,从中立过渡到非中立,随着欧洲战事的进展,又着手建构美洲的防务合作体系,其拉美战略初具框架。这为其后来拉美战略的展开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经在《语文学习》期刊中读到:“面对记者‘请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的发问,欧州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18世纪末的拉丁美洲,借助法国入侵西班牙的契机,各殖民地展开了轰轰烈烈地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正是在这个时候,在拉美文学界诞生了拉丁美洲第一部由墨西哥作家何塞·华金·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José·Joaquin·Fernandez·Lisardi)创作的《赖皮鹦鹉》。小说刻画的主题表面上与当时的拉美文学潮流相悖,但在内容上则顺应了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对文学的期许和愿望。因此《赖皮鹦鹉》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顺应了时代的"叛逆"之作。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国际性的社会学科。作为近代科学的文化人类学首先发源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欧洲。随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他们发现了世界上存在着与欧洲人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发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当时的英国、法国、奥地利、美国以及美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开始对不同种族和民族进行研究。各种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相继出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进化论、传播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巴西作为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方面算是比较发达的。但其遭受的殖民统治对其经济发展至今还有着深远影响。1500年拉丁美洲被葡萄牙发现之后陷入殖民地的境地,给当地的土著居民带来了灭顶之灾。殖民活动使当地的文化传统几至消失殆尽。虽然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巴西获得了独立自主,但殖民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深远而可怕的。巴西在500年后的今天还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文化方面,从现代巴西文学艺术等方面看到巴西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接受,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在精神领域对拉美的影响。拉美官方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将殖民者视为拉美的解放者;不是痛斥其罪行,而是歌功颂德,感谢殖民者将其纳入现代社会。这无疑是拉美当地文化被灭绝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73):34-35
"门罗主义"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在19世纪初期,美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拉美殖民地革命不断,欧洲列强的武力干涉及当时美国自身实力不足和扩张野心的膨胀催生出了"门罗主义"。同时,正是这种自身实力与扩张野心膨胀的矛盾性使得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既具有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又具有进步性和扩张性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