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在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实施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依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吴先勇 《教育与职业》2012,(24):128-1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目标消极化,教学情境乏味,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生成性、交往性和体验性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构建积极的教学目标体系和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的教学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支持.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当代学习理论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薄弱的.基于此,上海市风华中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相关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有其自身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理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导向",二者在"交互作用"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互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实现双向结合,应切实加强两种教育在观念、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多种因素局限,存在学校没能足够重视该课程教学;课程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过程盲目随意;教学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任课教师没有形成教学共同体,缺少集体研究氛围等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入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等举措.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新课改指导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够科学合理地给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而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新课改指导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够科学合理地给予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而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等学校现行体制下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中的弊端、有效性以及长期观察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在分析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预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并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在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与班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行及时沟通与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学校"三合一"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发展,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而言,显然重视程度欠缺、研究成果偏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渴望能有一种较为规范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引导[1].目前,心理健康活动课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载体.在防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科化的同时,改变其"不上不下"、"不死不活"、"不进不退"的"胶着"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4名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考察课程思政视域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2)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心理健康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和价值观培养的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