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两会",参加报道的中外记者达到3000多人,其中港澳台和海外记者有730多名,比去年增加60余人;据新华社报道,代表委员人数与记者人数之比是二比一.面对如此集中的新闻资源、新闻富矿,怎么找新闻线索,怎么与采访对象沟通,怎么给受众留下印象深刻的报道,这是记者们殚精竭虑所要做的事,也是新闻专业期刊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此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发展现代农业新闻发布会接连开场……随着大会议程的逐步推进,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如期而至,一位位政府要员逐次登场,等待记者发问。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俨然成了记者们举手提问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能到两会上采访的记者数量不少,今年达到了3000多人,但绝大多数记者还是到不了两会现场进行采访的.作为到不了现场采访的记者,尤其是在地市一级的报纸工作的记者,在采访时如何重视、关心民生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采访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民生新闻,是每个记者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省两会期间,两会新闻中心组织策划了五场新闻发布会。这五场新闻发布会,从动议、策划、主题选择到新闻呈现形式,每个环节都在"创新"和"新闻贴近性"等方面,做足功课,使其成为今年省两会新闻宣传的创新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推出了两位新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巧合的是,两人都出生于1940年,此前谈都有丰富的发言人经历,此次双双“重操旧业”,“铁齿钢牙”巧答记者,令本次“两会”的前两场新闻发布会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到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2016年的全国“两会”经过14天的紧凑日程圆满落下帷幕。本刊记者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年有3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境内记者有1900多人,港澳台记者有360多人,外国记者有1000多人。“两会”期间,共举办了15场记者会。本刊特派3名记者深入“两会”现场,从文化传媒角度为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两会”特色。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都会有一场新闻大战,今年"两会"新闻大战中又多了一个新的"方面军",即网络媒体记者。网络媒体加人"两会"报道,也提出了网络如何报道"两会"的新课题。比较各网络媒体的报道,总结今年的经验对于今后网络新闻的发展也许不无好处。"两会"会场增添新角色 新媒体的兴起常常引起新闻记者报道工具的变化,网络媒体参与"两会"报道使我们的记者队伍,除了背采访包、拿采访本的文字记者,带录音机、扛摄像机的电台、电视台记者之外,又多了一些提着电脑采访的网络记者。 网络媒体记者以其有别于传统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8.
大运会游泳比赛后,在两场新闻发布会的间隙,有人拿着话筒告诫记者:"待会儿提问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问."刚结束的一场发布会,提问的记者全都坐着,这情景大概让他有点儿看不下去. 其实,不仅上一场发布会如此,从深圳大运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始,几乎所有发布会上,只要台上的人是坐着的,外国记者都是坐着提问的.站起来提问的,无一例外都是国内记者.  相似文献   

9.
1986年新华社首次利用电脑发稿系统,从建在人民大会堂内的发稿中心直接播发新闻。 1988年地方记者首次进京报道“两会”。 1988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电话专线,让普通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参政议政。 1991年台湾记者首次采访两会。 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滚动发稿形式播发两会新闻。 1993年两会新闻中心共举办23场新闻发布会,为历年中最多的一次。 1993年起各代表团正式设立新闻联络员,协助记者搞  相似文献   

10.
高爽 《记者摇篮》2009,(6):38-38,49
不当粉丝的闾邱露薇 每年年初的全国两会都是新闻大战最激烈的时刻。今年新闻大战的最大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记者成了两会明星。每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几百位记者,一个半小时的提问时间,怎样才能从主持人那里争取到提问的机会呢?大家都在动着心思。“请中间那位戴着红丝巾的女记者提问”,“请左边那位戴花丝巾的女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1.
作为陕西日报记者,我连续五年随陕西“两会”代表团赴京采访,亲历全国“两会”新闻战,可谓是“惊心动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连轴运转”,常常令我在每次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劲来。 回想静思,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每次接待来陕西代表团采访的国内外记者都在三百多人次以上,其次还加班向陕报写新闻稿二十篇左右。尤其是今年会上涌起的西部大开发热,陕西代表团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来团采访的各路记者达六百多人次,陕西代表被采访的报刊、电台、电视台频频刊播,形成“西部热”带来宣传“陕西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写新闻要有新闻眼,可是在今年临沂市两会上的一则中新闻采访中,笔者突然想到,记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能够捕捉到新闻的"新闻耳".只有具有了"新闻眼"、"新闻耳",才能抓住新闻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4.
“抓”人     
全国两会新闻大战,守在人民大会堂内外的记者们最需要训练的功夫便是"抓"人,文字和电视记者忙着"围追堵截"重点采访对象,而摄影记者则要在人流中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代表委员并拍下其最富感染力的一幕。对于守在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等现场的摄影记者来说,"抓"人的功夫则更多体现在抓取新闻人物的表情神态等方面。这幅照片拍摄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摄影记者敏锐地抓到了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5.
十二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4,(1):90-91
2013年,境外记者为报道中国、传递中国信息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各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为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新办举行了50多场新闻发布会、吹风会,为记者采访提供了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已成为一座巨大的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记者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而采访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交流。通过高质量的对话,能够获取真正的新闻。随着新闻发布制度的不断完善,新闻发布活动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而答问阶段是新闻发布会最吸引人、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记者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的现象普通存在。提高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个地方,有的记者能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有的记者却一点新闻线索也找不到;平常一件事,有的记者从中能抓出引人注目的新闻,有的明明重大新闻就在眼前,反视而不见。对此,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去年的一次采访,感受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全国两会究竟有多少记者在采访?估计全国人大、政协的发言人都很难说清楚。记者们有交叉的,有外围的,有专门跟团的,有临时跑会的。综合各种数据,参与今年全国两会采访报道的记者估计有近6000人。在近10天的新闻大战中,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很多火花四溅的精彩时刻,也有“乌龙”狂出的搞笑瞬间。  相似文献   

19.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两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后的一次重大会议,因而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据“两会”新闻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1511人,其中1120人为国内记者,32名台湾记者和128名港澳记者来自台港澳50家新闻机构,还有分属于115家新闻单位的231名外国记者。 如此之多的记者集中采访这一重大会议,使新闻大战激烈、紧张。报道要出新、出彩,不仅要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更要对自身以往的报道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