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04年至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纸上以"80后"为标题的142个文本.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比较客现地报道"80后",呈现的"80后"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2.
文化地理、党报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媒介建构主义对符号现实的建构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三份中央党报<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光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主要城市的新闻报道为例,来研究分析中国城市媒介形象的建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的新闻生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国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文化地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决定了重要的新闻流向分布呈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向全国扩散的饼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主要城市在报纸媒介中的形象不是行政形象就是经济形象.这种单一的城市媒介形象在当前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与个性化城市形象的塑造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报>别具慧眼,将有关俄罗斯和中国恐怖惨案的两篇新闻报道摆在一起,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灾难,中国人特别坚强吗?"(<中国青年报>,2010年4月1日)  相似文献   

4.
5月5日,<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独家刊发<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久,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湖南省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5月1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发表谈话称,该案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性质十分恶劣,表示"一经查明真相,对教育系统违纪违规单位和人员将严肃处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一名矿工在矿内作业时丧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报道<山西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排队领封口费>.此事件严重损害了媒介的形象,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有人称之为新闻界的"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6.
放言产业化的社刊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报>关于甘肃<读者>杂志有一篇文章,提出"中国第一期刊为何做不大"的问题.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讲的:"机会稍纵即逝,现在如果不这么做,随着大量外资期刊的崛起,网络期刊进程的加剧,<读者>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2010年最后一期<冰点>(12月29日),头版头条从重庆一个乡村11岁女孩王媛元的梦想写起,她过年从来没吃过瓜子和糖,只想要一身完整的衣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浪网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对于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报道,并与国家教育部2007年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和<中国青年报>中有关女大学生报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网络媒体中存在着对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大量的负面报道,涉及性、犯罪、自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与国家机构和主流媒体呈现的女大学生形象有很大的偏差,使这个群体形象被"异化".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每年全国乃至举世关注的两会契机,在代表委员海量的提案议案、建议意见信息中,发现和筛选出关注青年利益的有分量、有价值的声音,并努力形成话题引导和聚焦,在会议报道中凸现报纸独特定位,并进而突出青年类报刊大型会议报道与众不同的特色,是<中国青年报>近两年一直努力解决的命题.在今年两会上,<中国青年报>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大学生就业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认为媒体对报道大学生就业存有框架,媒体选择性地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经济观察报>特色记者许知远等一大批记者因内部管理问题集体辞职,时隔不久,<中国青年报>知名评论员李方因内部管理问题弃职而去,另一特色编辑李大同亦因内部管理问题发表了致总编辑的公开信,业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3.
包括自然灾害、灾难、突发事件等在内的公共安全事件常会给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带来影响.这方面的报道是社会上下普遍关注的重要新闻,也是<中国青年报>关注的重点.<中国青年报>在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1998年长江流域、嫩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灾,2003年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等报道中,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公共安全与危机处理报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重,中国环保传播如今成为传媒的重要议题.但环保传播上升为突出的议题,经历了由隐性到显性的变化,并具有阶段性特点.20世纪80年代环保传播主要表现为宏大叙事,以<中国青年报>的<大兴安岭火灾>系列和徐刚的<伐木者,醒来!>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事件中,新闻以其极强的时效性为受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满足在恐慌时期受众对"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认知.而评论则在已有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其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思考方向.本文选取了<新京报>、<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燕赵都市报>6家媒体在5月13~15日3天发表的共计57篇评论,探究灾难事件初期的新闻评论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0)
<正>个人简介谢湘,《中国青年报》原副社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先后担任驻站记者、编辑、记者部主任、副社长兼教育科技中心主任等职。新近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驻校访问记者。代表作品有《揭开"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26日,署名为"魑魅魍魉2009"的网友在国内某知名论坛发表了题为<我无意中捡到的某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是为"出国考察门事件".[1]紧接着,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以及央视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信息时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从本事件可以看出,公民新闻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带来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据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披露,只要交钱就可以在国家级刊物<报告文学>上刊登大篇幅的文章,千字千元,明码标价.……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0日,全国统一高考结束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等调查性报道,将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严重高考舞弊行为暴露于世.报道披露的作弊情节之恶劣令人瞠目,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20.
7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则非常特殊的调查性报道,对一则"旧闻"进行跟踪调查,赫然发现这篇文章中存在诸多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