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谢远基 《武当》2014,(5):49-51
金刚二指禅是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中的一门绝学,又称为大力金刚指、点穴手、剪子功、禅指功等。其集强身壮体、祛病延年、防身制暴于一炉,被誉为“绝世奇功”,“武林秘招”。相传,此为少林派的代表性武功,  相似文献   

2.
张文 《武当》2010,(6):10-10
武当盘坐一指禅,又名“一指玄功”、“大力金刚指”、“一指金”、“一阳指”、“阴手一指禅”,是传统功法中鲜为人知的内家特绝技之一,是指功和柔功的完美结合。通过内外兼修,阴阳互炼,把全身的气与力集中到食指,以达到功禅合一,强身御敌之效。  相似文献   

3.
霍尔金娜的眼里,少林寺武僧们的小罗汉拳、罗汉十八手、二指禅、少林童子功果然了得,站在一旁观看的她不由得嘴张成了个"O"型,"太不可思议了!将来也让我儿子学学武术!" 霍尔金娜的眼里,少林寺武僧们的小罗汉拳、罗汉十八手、二指禅、少林童子功果然了得,站在一旁观看的她不由得嘴张成了个"O"型,"太不可思议了!将来也让我儿子学学武术!"十月底,跟随俄罗斯奥运冠军代表团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参观的体操"冰美人"霍尔金娜算是大开了一回眼界。穿行在这座千年古刹里,霍尔金娜一改昔日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位朋友,对气功着了迷,消息也灵通。在闲拉呱中他对我说:“有一种佛家的禅密功,可神了,祛病强身倍儿灵。功法传人是刘汉文大师,他的功力没治了(指达到无法形容的程度)。”果真如此?还是眼见为实吧!于是,我顶着寒风向禅密功北京研究站赶去。北京西郊。几间平房,一个小院,颇不起眼。七  相似文献   

5.
少林功夫名震寰宇,世传绝学"禅武医",则世人知之甚少。少林"禅武医"是什么?河南省政府参事赵国成先生说:"少林有三宝,世传禅武医。禅是修身本,武为强身技,医乃济世术,三宝源合一。"河南省旅游局局长杨盛道说:"少林禅武医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理念,我们有理由,有义务把禅武医文化保护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关注禅武医  相似文献   

6.
铁指寸劲     
铁指寸劲主要练手指钻劲、戳击劲、刺劲等诸种劲法,享有“铁指寸劲是金钟罩克星”的美称。练好铁指寸劲,劲力强足,用于制敌可无坚不摧。它和武林绝技“二指禅功”同出一理、同源一脉,所以练习二指禅不可不练铁指寸劲的功夫,练习铁指寸劲者又得练二指禅功,以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     
强身与健身--两种不同的体育观[刊,中,B]/王广虎//体育文史.-1998(3).-4-6(ZZY)体育观//健身//强身//理论G806,G812.48 9803205老年人锻炼如何选项[刊,中,B]/冀秉志//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篮、排球教学中常见的指、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简单易行、即时处理、复原较快,有的可以坚持上课和锻炼。笔者以为掌握了有关常见创伤的处理方法,对学生对教学均有很大禅益。  相似文献   

9.
马岳良 《精武》2005,(11):46-47
王培生老师在一次讲手时,讲到“海底针”的用法并引出杨露禅前辈的一段故事。话说当年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返乡,不知何故与人结了“梁子”,便只身来京城,在海淀兰旗营张姓(小府酱张家)人家教私塾。一次,在院门口闲坐,被乡里仇家的后生赶来寻衅。对方做“请安”状以“指裆捶”手法偷袭——说时迟,那时桉,杨露禅躬腰使了一记“海底针”,将对方挑出丈外,打到街对面的八字影壁上,这个人一拱手就走了。此功夫只是无意间的一露。再后来,杨露禅被恭王府请去教拳,太极拳得以流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二指禅功是以单臂食指和中指支撑身体,使人体成倒立状的一种技法。1983年6月《武林》杂志首次披露了海灯法师的二指禅技法,一时震惊全国,被称为鲜为人知的“神功”。有些权威人士也称“挟此技者,近百年无第二人”。对此,人们看法不一,有对此技高度赞扬者,也有半信半疑者。中国到底有没有二指禅功法? 1993年6月27日,在湖北武当山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上,来自湖北安陆的27岁青年蒋  相似文献   

11.
易筋经小传     
对武侠迷而言,少林寺易筋经是至高无上的绝学,但易筋经的内容是什么,恐怕知道的人很少。少林寺易筋经的传人说,易筋经其实是一套吐纳功法,可以帮助人体对抗疾病。少林寺功夫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流传下来的拳谱共记载了708种功夫,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目前实际收集到的仅545套。其中,易筋经、铁布衫、二指禅、少林棍、达摩剑、少林错骨擒拿手为国人所耳熟能详。少林易筋经洗髓经的传人延王法师说,易筋经的版本非常复杂,他总共看过几十个版本,少林寺里则有一份手抄本。刚开始时,他和老…  相似文献   

12.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中老年人每天坚持做“手操”,改善手的血行,将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既能健脑又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并合理地活动手指呢?一、尽量双手并用。总是使用一只手只能刺激支配该手的一侧脑子。喜欢用右手的人要多锻炼左手,如用左手提物、关门窗、翻书页等。爱用左手的人也应该锻炼右手。二、培养手指的灵活性。要使指尖能从事一些比较精密的活动,如拼装小型塑料模型、摆弄小玩具、用小刀削铅笔等。三、锻炼皮肤的敏感性。皮肤触觉不敏感就意味着大脑感觉中枢的…  相似文献   

13.
杨龙 《武当》2015,(1):16-19
(接上期)二、中三法中三法乃出劲三法,系身法所在,也是走劲化劲的关键。即旋腰、转胯、气转黄庭,贯彻始终。凡练武之人,必然要经历练力、发力与用力三个阶段。劲的本质是力,本文在这里用"力"字,完全是从俗之说。练力是练腰腿手臂掌指的基本之力,是积蓄能量的阶段。主要功法有伏地通臂、二指禅、铁牛耕地、卧虎劲、翻杠子、翻袋子和石锁功、铁砂掌及铁拳功等等。单坠练腿力,卧虎功练臂力,二指禅练指力,铁牛耕地功练腰臂指腕力。要想功力深厚,非得站桩以培养筋骨之力。通过站桩,使肌肉放松以获得沉劲,使全身形成牢固的整体"屋架"结构,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精华导引行气是我国古代研究生命科学的结晶。气功是祖国医学之精华,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保健运动,也是医疗保健与体育相结合的一种健身方法。气功,即练气练意的功夫。“气”,呼吸之意;“功”,用意识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以意引气循经运行,从而促进并增强五脏六腑功能的气化,气行则血行,以此达到治病强身之目的。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总结、整理、提高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传统锻炼方法。勤劳、勇敢、智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打运动是指两人踢打摔等技法为基本素材,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徒打、对搏格斗的一项运动。散打运动是一项较劲、斗智斗勇的激烈比赛项目。散打基本技术包括实战姿势、步伐、进攻技术、防守技术、返还技术等五个部分。在现代体育教育推动的基础上,通过锻炼可全面提高人体自身素质,同时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强身益智,陶冶情操.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培养青少年不怕艰苦。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6.
空气浴     
逐步地、有规律地和谨慎地培养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可以达到锻炼的高水平,实际上可使自己免受感冒的折磨.同时,这种锻炼还给神经系统新陈代谢、心血管系统以良好的影响,使内分泌器官工作正常.一个温度适应性锻炼较好的人可以成功地抵御冷和热、潮湿和干燥、大气压波动的不良影响.温度适应性锻炼的最安全、最轻松、最简便的手段,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浴就是一种无本万利的强身之道.具体做法如下:空气浴可以分为三种,即:热浴,气温为30-20℃;凉爽浴,气温为20-14℃;冷浴,气温为14℃或低于14℃起初,健康的人进行空气浴,气温以15-20℃  相似文献   

17.
左右手打乒乓球的可行性报告——健脑强身的"龙乒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用一只手打乒乓球时,另一只手就显得笨拙。另外,单手打球引起身体发展的不平衡。由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思想,结合人体大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左右手都打球以健脑强身,活化右脑,促进左右脑、脑-体和两侧肢体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暂定名“龙乒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采用广播操作为早锻炼的锻炼手段,清晨起来,在清新的空气中做做运动、练练身心不仅使人一天精神振奋,学习愉快,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晨练效果,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已成为当前体育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韦力 《收藏》2007,(7):118-121
1.稿本 古书版本著录中运用稿本概念大约有3种情况:一是指手稿本,二是指清稿本,三是指修改稿本。手稿本指的是由作者自己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清稿本指的是誊清的书本,其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作者自己誊清,这实际上应该归人手稿本,另一种是由别人誊清,实际上这已不具备稿本性质。修改稿本指的是在誊清的本子上又由作者亲笔加以修改。这也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