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玲是一位擅长描写和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丁玲以她独到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如塑造的梦珂、莎菲、陆萍、贞贞、陈老太婆、杜晚香等众多女性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于女性意识的全力发掘,形成了丁玲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丁玲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梦珂、莎菲、阿毛、伊萨等一系列女性形象,构成了以莎菲为核心的"莎菲型"女性形象。"莎菲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原因是女性解放思潮下的时代环境、作家思想状况的影响而形成,"莎菲型"女性在性格命运与情感体验方面体现出反叛、孤独、幻灭等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丁玲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延续性,但同时亦有变化.在丁玲的早期作品中,梦珂、莎菲等新式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带有作者丁玲的个人影子.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丁玲对新式女性的看法也出现了变化,在小说《母亲》中,曼贞的出现,为读者重新认识与理解新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个性与精神面貌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作品中,从梦珂、莎菲、阿毛到美琳、陆萍、贞贞、黑妮再到杜晚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其问体现了丁玲创作中女性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的对抗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丁玲小说《阿毛姑娘》是一篇“概念化建构”的作品。一方面,作品通过描写阿毛幻想的生成和对幻想的追求,表述了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作品则通过描写阿毛在追寻幻想时方式的失当以及其最后对幻想的弃置,从反面强调了人在追寻理想时既必须坚守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必须具有强大的坚韧性和意志力。这一人生思索,在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丁玲早期都市知识女性题材小说中,曾经得到了反复的呈示;而在本篇中,丁玲则将自己的如此思考又寄寓到了对乡村女子阿毛的刻画中,并以对阿毛的概念化建构再一次宣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以描写五四以后知识女性的生活而迈上文坛的。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丁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新鲜独特的知识女性形象,大大丰富了新文学的形象画廊,也奠定了丁玲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个知识女性形象系列的中心就是莎菲,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莎菲这个人物,就成为评价丁玲前期创作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丁玲早期的创作,指的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前后的作品。从发轫的《梦珂》、《莉菲女士的日记》到《自杀日记》的集成,忠实而又形象地记录了早期丁玲在苦闷、迷惘、徘徊之中奋起追求但又陷入困顿的思想流程。 “梦珂”、“莎菲”甚至“阿毛”、“阿英”是丁玲情绪、直感的物化实体,是丁玲早期自我意识的外化形象,是她思想流程中的特殊符号。如果说丁玲早期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自己的主观情绪和记录了她思想发展轨迹的话,那么研究这些作品,就不能不联系她的个人经历和思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中的"梦珂"以其"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前身"而受到评论界的长期忽视,如果将写作主体经验投射到现代中国的转化与发展之中,并将"梦珂"与"莎菲"共融为一体,值得探究的是其间隐现的互文性书写模式。以女性镜像为视角,对《梦珂》中知识女性面对男/女、事业/婚姻、城市/乡村等多个二元对立项的态度与选择,阐释其是如何将女性的自我发现、拯救与中国的"现代性"阵痛整合在同一叙事中。  相似文献   

9.
廖晓梅 《文教资料》2009,(11):20-21
黑妮是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少学者都认为黑妮在作品中是个没有展开来写的人物,因此对黑妮的形象并不怎么关注。黑妮这一女性形象虽然是苍白单调的,是从作者思想中走出来的形象,但这一形象却包涵了丁玲作为一个经历复杂的女性知识分子对延安生活的诗意想象,通过黑妮我们能体会丁玲在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那复杂而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丁玲在其《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早期小说中,以不同于其他同时期作家的全新意识,从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社会,观照人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怀着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执著地追求自我、追求灵肉一致的理想性爱的叛逆女性形象,展现了“五四”时期女性觉醒的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和必然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男权中心社会必然会解构的历史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主体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始终自觉地把关心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和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在丁玲早期作品中,"莎菲"型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种种精神依附的痕迹,她们大多自恋于自己的弱者地位,对于丑恶的现实不是勇敢地正视而是进行种种消极的逃避,不少人物形象成为一组情绪或者一种观念的化身。丁玲在“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步入创作的沉寂期以后崛起于文坛。早期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追求自我独立人格,大胆直面人生的种种逆境,大胆的逼视自我的内心矛盾,充分展现了一代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而且丁玲擅长于女性形象复杂的心理冲突和错综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所写人物与五四时期女性文学比较显得丰富而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丁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都市叙事下的男性形象可分为三种类型:花花公子型、革命者型及新式封建因袭者型,他们将爱情或当作游戏,或当作人生的附丽,或当作占有的借口,还原了爱情在父权社会中的真实处境,都市成为囚困女性的樊笼。丁玲上海都市叙事传达出具有初步自省意识的新女性对男性的色(肉)与情(灵)的双重失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丁玲的早期小说《梦珂》,重回女性作家女性意识觉醒的起点,以私人空间为横坐标,社会公共空间为纵坐标,考察女性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离家”后的活动空间,来探讨女性失去主体意识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梦珂》讲述一个破落封建家庭的女儿梦珂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最终沦落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被欲望化的生存图景:即“女人的社会位置始终由男人来指定,她从未实施过自己的法律,唯一适合她们的就是做个纯粹的肉体,作为一个被欣赏的对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借表嫂之口表达了对男性欲望的蔑视,揭示出封建婚姻制度使人堕落的实质,同时以梦珂的“隐忍”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对男权社会实行反拨,启示生命主体应积聚自身的力量突破历史必然性的制约,从而创造一个性别平等的合理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丁玲是一个善写女性的作家。丁玲从写女性开始,以写女性告终,通过刻划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逐步完善的妇女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分析了丁玲笔下的"莎菲"形象,并试图由此剖析中国"现代女性"的精神内涵,展示一代"觉醒"女性成长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8.
色情渗入了整个消费领域,而女性身体与色情描写有着天然联系,在色情电影中尤其突出,在电影中,女性的美丽、罪恶都成为了消费的对象,女性的地往日益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富有天才特质的创作,丁玲在小说中建立了一个空前膨胀的、陌生化的"女性自我",和当时以及以前所有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所区别,从而发出了一个时代最为偏激深刻的声音,但是由于时代以及创作者本身的转型,这种精卫填海似的决绝的女性形象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0.
丁玲在其长期的创作生涯中艺术风格与文体风格在不断转变,她踏入文坛是作为描写崇尚个性主义都市女郎的女作家,几年之后成为着力塑造革命斗争中工农大众的左翼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而这其中的转变蕴含着个性主义/集体主义两种话语的冲突和碰撞。通过梳理丁玲的创作历程,结合丁玲的自述与他人的叙述来讨论其生活经历与思想转变在其小说创作中的投映,站在性别政治的文化立场,可以还原丁玲小说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女性书写到政治书写的转变与摇摆的复杂情形,以及其文艺观与革命理性的深化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