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霜叶红似二月花》继承“五四”思想革命的思想传统和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启蒙主义的文学传统 ,从思想文化的高度 ,通过对历史题材的精心选择、对家庭生活的重点描写 ,对历史转型期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 ,表现出作者对反封建思想革命重要性的体认 ,在茅盾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在文学成为政治工具的时代,教条主义几乎成了文学创作中的顽症.为了纠正文学创作中的不良倾向,丁玲不但富有胆识地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侧重从主题题材、形象塑造和文学功用等方面对文学创作中教条主义的表现和公式化、概念化的成因做出了相当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切中时弊,表现了"战胜教条主义"的努力.丁玲对教条主义的批判,既与50年代外在文学情势的变化相关,更关乎其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固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为研究对象,在宏观的文化背景中,阐释了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基本特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意义,并且对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中出现的两种文化倾向作了评析,从而为刚刚开始的21世纪中外文学交流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浅草--沉钟社在个性主题的创作中,形成了三种表现模式。他们在“离乡与回乡的互补”中,以决绝的“离乡”喻示个性意识的觉醒,以深情的“回乡”表现对都市明的超越和对理想人性的追求;在“童心与成人的对照”中,以儿童的圣洁反衬成人世界的污浊,显示出自然人性的价值取向;在“自然与社会的对立”中,以秀丽、雄强的自然景观寓托和谐、强悍的生命形式,以反社会的姿态,表达了改造社会、实现异化人性复归的强烈愿望。这三种模式特色鲜明,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个性主题的内涵,具有深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浅草———沉钟社在个性主题的创作中 ,形成了三种表现模式。他们在“离乡与回乡的互补”中 ,以决绝的“离乡”喻示个性意识的觉醒 ,以深情的“回乡”表现对都市文明的超越和对理想人性的追求 ;在“童心与成人的对照”中 ,以儿童的圣洁反衬成人世界的污浊 ,显示出自然人性的价值取向 ;在“自然与社会的对立”中 ,以秀丽、雄强的自然景观寓托和谐、强悍的生命形式 ,以反社会的姿态 ,表达了改造社会、实现异化人性复归的强烈愿望。这三种模式特色鲜明 ,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个性主题的内涵 ,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抗战前期,李广田的学思想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他通过对30年代自我学道路的反省,从干预现实的要求出发,建立了以改造社会、改造人的功利性为核心的学观念;其创作也与社会现实保持了息息相通的关系,对抗战前期的世道、人心作了真实的反映和鲜明的情感评价;服从于反映现实、改造现实的功利目的,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艺术形式从情思表现方式、体到语言也发生了变化。李广田学思想的嬗变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发展的结果,也与接受俄罗斯现实主义学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7.
浅草-沉钟社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学社团,同仁们在“五四”新化运动中迅速实现了“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并在中西化的交汇中,确定了个性主义的价值观,当他们发而为时,高扬个体自身的价值,讴歌个体自我的理想,倾诉个体自我的痛苦,表达个体自我反抗社会的要求,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主题。在“五四”时期,他们以个人的觉醒加入到时代的合唱中,在20年代中期以后至30年代,他们在个性主潮消歇之后仍然顽强地持守着个性主题。他们在创作中对个体尊严,价值和权利的执着在与革命学主题对个性的忽视的对照中,显示出了我乃至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从以生命个体性和有限性为本质内涵的中间物意识出发,消解了个体生命的终极性,导致了对自身及外在世界的双重绝望意识。但是,这种绝望意识并没有引发否定人之存在意义的虚无主义,而是以其为出发点,强调以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行为来确证虚空生命的存在价值,因此,小说贯穿了“绝望的抗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代释学长足发展有其历史原因,它经历过各物色物的发展时期,又形成了鲜明的整体特色,极大地影响了三十年代中国学。此外,翻译理论的建设和阵地的出现,也是三十年代学走向繁荣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