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全面发展的殿堂。老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中常常思考的问题。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能看出教师组织课堂的水平,也能看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程度。反之,如果课堂变成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师生缺乏互动,那将是没有活力的课堂,也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那么,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师生积极主动配合的课堂氛围呢?笔者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有以下一此心得。  相似文献   

3.
雷军 《学子》2016,(1):25
<正>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彼此互动的过程,高中地理教学虽然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但是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课堂本身就是由老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组成,如果只有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不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这无疑是失败的课堂,因为老师讲课学生不给予反馈,老师的讲课激情会被浇灭从而无意识的会降低自己的讲课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善学、好学且乐此不疲呢? 一、营造乐学的氛围,触动兴趣的心弦 初中生年龄小,对事物的喜好往往受制于环境的影响.学生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其课堂的表现和对英语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地步入课堂.课余时间,我总会主动与学生接触,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亲可近"的.课堂上,我也是面带微笑,用满含期待的目光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我呢",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轻松自然地畅游于课堂.  相似文献   

5.
胡萍 《成才之路》2012,(17):13-13
正随着当前新课标的实施,各地各学校积极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强调教师要千方百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但是,就实施过程来看,我们经常看到的往往是老师提问的多、学生质疑的少,老师讲授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的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体,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但在现实中,老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几乎等同于听讲、记忆、抄写、答题;老  相似文献   

7.
一、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达到课堂上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效果,这是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何激发起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学生不太重视的生物课,因为在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学生只在初一、初二学习,经过初三一年的中断,初中的知识基本没什么记忆,如何让新高一的学生尽快融入生物课堂,并且对生物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决定他们将来成绩好坏的关键。这就要求生物老师能够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  相似文献   

10.
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学生学老师教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成了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角色转换,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把自己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徐海亚 《语文天地》2013,(10):76-77
当今语文教学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语文课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产生厌学,甚至不喜欢语文课。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应试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2.
李彦 《宁夏教育》2009,(11):35-35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之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之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房超平 《人民教育》2021,(3):97-100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以思维力为核心的学习力。每当说起“儿童是天才的学习者”这句话,大家一定会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围着老师或家长问着那些似乎永远也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求知若渴的表情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新课标的实施,各地各学校积极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强调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就实施过程来看,我们经常看到的往往是老师提问的多、学生质疑的少,老师讲授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的不和谐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体,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达到课堂上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效果,这是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笔者谈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6.
乍一看题目,这不是废话吗?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天天提倡学生学习吗?但仔细一琢磨,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觉得这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不少教师是把学习做狭义理解的。认为学习是课内的,内容当然是书本上的、教材上的,除此之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比如,平时有学生向老师问一些课堂或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便不耐烦地说:“连课本上的都没弄懂,还弄这些。”或者被指责为“不务正业”。一如鲁迅《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那样:“老师,豸子是什么呢?”先生便立刻拉下脸,显出不高兴来。教师忽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老师经常感叹语文学习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很多。如,学生的阅读不够,老师的水平不够,等等。但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数学课堂中,往往在最后的环节都能出几道题目让学生巩固新课所学,虽然所花时间不多,但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也有个科学性在里面。我们的老师都知道预习、学习新知识、复习这三个环节是一体的。但真正在课堂上,特别是语文课堂上,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却很少,往往更多是注重了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精彩“表演”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完整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不仅仅学新知识,也应有不断复习,重新建构自己的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18.
我与张红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对她的了解也不太深,然而在编这组稿子的过程中却对张老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读到“‘摘’苹果”教学片断后,我沉浸在张老师的课堂中。张老师有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她让我看到数学课堂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她的课堂是开放的、灵动的,所展现的学生的内心是丰富的、充满想象的。能上出这样的课的老师,本身就是这个课堂的催化剂。这不禁让我感叹做张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评价她:“张老师是一位在人品上平和、善良,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的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得到学生家长如此高的评价,我想这与张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是分不开的。“不断探索、不断改变”不仅是张老师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并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角退居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充分领会新课改精神,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首先教师要和学生交朋友,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全体学生交朋友,使学生认为老师是个可亲可敬的人,所以敢和老师讲真话,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就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进行…  相似文献   

20.
魏旭光 《中国教师》2013,(Z1):240-240
"自主互助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进而培养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自主互助式"教学是把课堂充分变成学生的舞台,而不是师生"一问一答"式的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课堂;而这课堂又是学习高效率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