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创新阅读的要求,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里再三强调“自己的”: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评价等。显然,是在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在这种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再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定论,而应追求阅读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进行刨造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7- 9年级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要求明确了阅读的理解层面和欣赏层面。强调了学…  相似文献   

6.
一、命题依据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与语文学科的其他知识模块一样,都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对初中学生阅读的语音、方法、速度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并强调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科》2005,(10):1-19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这样的一些要求: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8.
成其芳 《教育艺术》2004,(3):61-61,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但现实是我们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往往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诸多能力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较之听、说、写的能力更带有基础性、普遍性的特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方面的表述与过去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一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述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二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印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由此可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  相似文献   

11.
陆楚新 《广西教育》2008,(20):62-62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7—9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确实,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初中学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初中学生定的阅读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李蔚 《湖南教育》2006,(1):25-25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阶段目标”中规定: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而不是以教材或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希望学生从众口一词的理解中读出不同,这就对习惯了接受现成答案的初中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乙克连 《考试周刊》2012,(8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在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不仅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学生不易掌握。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对阅读理解感兴趣,而且做得正确呢?在阅读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能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阅读亲情、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体验,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谢明珠 《考试周刊》2014,(96):45-45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注重贴近学生生活选材,小学生能有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愉悦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技能。关注学生生活,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阅读课堂教学中,让体验、实践、对照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从而强化阅读效果和阅读的理解、分析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就表示,我们要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多角度切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虞春琳 《考试周刊》2013,(81):45-4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语文阅读中,要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就必须加强质疑引导,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此可见,让学生“疑问和惊奇”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质疑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阶段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的范畴里,记叙文的篇目是最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