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徐凤芹 《考试周刊》2013,(33):138-138
历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一些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更是让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塑造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真正体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文章阐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神入”一词由英国历史教学界传人我国.原意是“Empathy”。此处所讲的“神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交游”人物,即在历史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去观察人物,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和动机,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第二层是指“进入”事件.即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时代中观察事件,从而把握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特征和态势,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历史人物是活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所作所为或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是当时历史因素在他身上的体现。只有充分考虑历史因素,才能对当时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历史离不开人物与事件,其中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与否,反映出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在历史学科的考题中,经常都出现评价历史人物的考题,纵观初中学生的历史答卷,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一分为二,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去看待。评价中还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是提高历史学科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及现象,知晓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源,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了解历史的发展时序,学会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剖析历史事件,从而不断提高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认识。历史的呈现是多方位的,要想让学生全面解读历史,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阅读与观察力,然后营造出符合历史背景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收集历史信息,才是对历史解读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与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升学生历史概念归纳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知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相关的历史概念,这是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步。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反映,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时,  相似文献   

7.
张宝君 《教师》2011,(5):102-10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参与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论。这样做,除了能强化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有利于形成学生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立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独立思维能力是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历史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大要素构成的。其中,人的活动毫无疑议地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让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多年来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刚入学的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许多历史事件都相当陌生,部分同学接触到历史教材中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学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必须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时间、事件、人物、情节还是需要学生记忆的,但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我在教学主要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不要"照本宣科"、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寻找正确的记忆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巧妙记忆历史。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因此,当代史学家与业内专家学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剖析、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及历史现象的研磨,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桩桩精彩绝伦的事件、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以教科书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鉴古知今、明智修身.而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仅需要抱有鉴赏与品评的态度,同时,也需要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事件持有一种质疑态度,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史书资料求证历史的真实性,以促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快速养成.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把握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判断。通过乡土教材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教学是教师对历史人物、事迹、故事。朝代等知识进行讲述,并对历史人、事、物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华历史的大概演变过程,对历史事件做一个价值分析,来告诉学生历史给后人的启发。让学生学习历史中有价值的东西,如精神、文化等。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把凝炼浓缩、抽象概括的教材,还原于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历史本身,让学生掌握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必须实施这一方式,并要下功夫探索得当的教法。  相似文献   

15.
刚入学的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对许多历史事件都相当陌生,部分同学接触到历史教材中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学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必须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增强人文素养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海良 《考试周刊》2014,(85):121-121
中职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情商教育。如何在中职历史中渗透情商教育呢?一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从培养情商;二是通过学习历史人物高贵的品质培养中职学生的情商;三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18.
小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历史教学应当通过讲授中国历史上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简单情况、历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获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些常识。”又特别强调:“在小学历史教学中要以点穿线,力求反映历史发展的线索”。我认为小学历史教学如果能给学生一条明晰的历史线索,要比单纯让学生记住某些历史事件重要得多。在历史教学中有不可忽视两条线,即纵线和横线。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过往的历史情境之中,并在"那个"情境中了解、观察、体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怎样"以史为鉴",怎样"神入"历史,怎样达成目标,注意哪些事项,不能不为广大教师所注重。下面,笔者就如何"神入"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物赏析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定的历史人物赏析策略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的开展。为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赏析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历史人物赏析策略,让初中历史教学更生动高效。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