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2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2012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的调研成果。数据显示,我国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2012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35674.15亿元,占全国GDP的6.87%;就业人数1246.48万人,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总人数的8.18%;商品出口额为2960.03亿美元,占全国海关统计商品出口总额的14.45%。  相似文献   

2.
2001年中美版权产业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美国经济大幅下滑,GDP实际增速从上一年度的4.14%降至1.18%.然而,美国版权产业却能"逆势而行",其净产值依然保持着持续了1/4世纪以来的递增态势.在实际GDP中,核心版权产业在过去两年的增长率分别是8.36%和3.34%.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总计5351亿美元,占GDP的5.24%.  相似文献   

3.
简讯     
《出版经济》2005,(7):7-8
首批19种虚假信息图书公布;民营书业首次走进全国书市大门;我国版权产业产值占GDP的6%以上;辽宁贝塔斯曼成立;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2,(19):26
正本刊讯(记者王化兵)6月22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版权博览会期间,中国国家版权局发布了2007~2009年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成果,表明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其占当年GDP的比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到2009年已占当年GDP的6.55%。特别是核心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其占当年GDP的比重增长较快,到2009年已占当年GDP的3.50%。  相似文献   

5.
信息集萃     
◆我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占GDP6.4%中国版权相关产业初具规模,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新技术、软件服务等产业已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经历过五次传播革命,每一次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能力,并且每一次都给人类带来物质和文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正处在以智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版权产业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传统支柱产业(如汽车、食品、建筑等)。据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统计,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产值为348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3%,比上年增长7.2%。1998年我国版权产业总产值为4000亿人民币,占我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尤其当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引发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内容之一——网络出版,其普及之迅猛,商机之丰厚,令全球的出版商和盗版商一起为之行动。但是,我们传统出版业的出版手段与发行途径仍是渊源于蔡伦造  相似文献   

7.
传媒视点     
今后十年我国新闻出版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报纸每千人日130份以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要使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8.
在时隔两年多之后,2004年10月7日,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终于发布了《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从增值、就业和出口三个方面反映了2002年美国版权产业概况及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扩大了版权产业的范围,并有利于各国之间版权产业的比较。笔者翻译发表的目的在于:(1)全面、深入了解美国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2)希望使用美国的统计方法来界定和计算我国的版权产业;(3)通过此较发现两国之间版权产业的差距。本译文只能完成第一个目的,而第二、三个目的的实现还有待于我国版权界广大同仁的长期、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版权局统计,2005年我国大陆的图书版权输出占全部版权产品输出种类的94.53%,其中向我国台湾地区输出的图书版权,又占全部图书版权输出的46.65%。近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2004年以来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统计数据以及由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发布的同期年份的美国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数据,发现版权产业在两国都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中国的版权产业在一些统计指标上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美国发展版权产业的一些有益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版权保护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技术领域,一切发明创造均可申请专利,以彰显发明者的声名并确保发明者应享有的权益。精神文化领域,在经过了长期的口耳相传及原始的印刷术的局限后,著作权与版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心。 在一个第一、第二产业高度发达、非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而很难再有提高空间的社会,其GDP的增长贡献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通常在60%至70%左右,这其中文化产业,即精神产品的创造性生产及由此发生的版权贸易就占据着相当的份额。据统计,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创造了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整体竞争力不强.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2%.最新的数据表明,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日本为20%左右,欧洲平均在20%左右.我国文化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产业资源分布不均,集约化程度较低,文化产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缺乏竞争力,市场化程度不高,综合竞争力还不强.  相似文献   

13.
数字     
《青年记者》2005,(7):75-76
我国版权产业产值占GDP的6%以上;中国电视剧一年亏40亿;江苏总台内容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6.9亿,1%;传媒行业员工流动性最大 金融行业通过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环球版权     
版权产业为美国经济再添力量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公布的最新经济报告表明,美国的版权产业继续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在就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贸易方面更是功不可没。2000美国版权产业产值增加了4572亿美元,占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9%。从1977年以来,版权产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的增长速度一直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多。 1999年,由于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独创产品需求的推动,美国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15.
张晓薇 《出版广角》2018,(12):67-69
产业健康发展与产业保护(制度、措施、主体等)息息相关.美国作为音乐文化产业的大国,音乐版权制度创立早、产业保护意识强.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音乐版权制度受到冲击.美国作为全球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普及最广泛的国家,网络音乐(数字音乐)的发展速度也位居前列,但非法下载和侵权现象也比较普遍.文章借鉴了美国在网络音乐版权制度方面的建设经验,对促进我国网络音乐产业健康发展和产权保护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统计局近期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被重新评价。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定义和实际状况,新统计方法的行业分类是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基础上补充了归属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分类中的电子信息行业,如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和软件业等。 新的统计方法弥补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统计局在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方面的不足,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解决了信息产业部与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数据上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根据新的统计方法,2001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由调整前的1.87%,提高到调整后的3.43%;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由调整前的0.41%,提高到调整后的0.62%;对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贡献率由调整前的10.5%,提高到调整后的15.4%。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版权的相关概念,在确认数字版权相关概念的前提下,分析我国传统的出版产业在数字化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我国的数字版权的构建发展路程,为我国在出版转型时期的数字版权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2,(7):76
本刊讯(记者毕磊)6月22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版权博览会期间,由国家版权局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2007~2009年)"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项目成果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及其占当年GDP的比重保持持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十年发展目标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报纸每千人日130份以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书版权价值评估仍未能形成共识和标准,但毋庸置疑,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数字出版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电子书版权产业也面临一个新的契机。一方面,电子书内容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增长,海量的版权资源积累巩固了数字版权产业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全媒体融合及信息交换的深入进一步激活了版权交易的需要,版权价值最大化挖掘成为了可能。面对版权产业新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学者除了从法律和技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