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3.
蔡细妹 《教师》2014,(8):68-6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和事情及情景活泼起来,展示语言美、韵律美,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及语感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与能力上突现由“感”到“悟”的飞跃。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莫焕茂 《广西教育》2004,(9A):16-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但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四读”法教学,效果颇好。  相似文献   

5.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本背后蕴含着的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可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精粹,学好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利于吸取精华.为此,高中文言文内容也增加,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所以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特别重视返朴归真,注重培养学生读,做到在读中明白文言知识,在读中理解作者思想情感,在读中积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村的思想内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起到应有作用。一、感情朗读.感知爱国情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我们都要从读入手,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叶老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要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教学中,通过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使作者的情是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上的共振,充分领悟其强烈的爱国激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作者给我们展示的优美、恬静的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  相似文献   

10.
语言文字担负着交流思想的任务。“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又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训练统一,须以词句谈语言因素的理解分析为前提,是自然的。一、前后联系理解课文客观性描述的重点词句 有经验的作家对描写对象的描写是客观的、具体的、细致的。怎么做、怎么说、怎么个情况,都照实写来。作者的思想感情隐藏在字里行间,可以抓住一些使用独到的词句,循迹寻去,把握住作者前后一致的思想和情感。而小学生阅读中注意的常常是零碎的词句,因而思想感受也就有限了。这是学生阅读心理与作者写作  相似文献   

11.
邵振斌 《文教资料》2007,(11):189-190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读只是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独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瑛  贾卉 《陕西教育》2000,(10):28-29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3.
我在朗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沈友秀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开拓思维,提高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情感,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郭伯欢 《教育艺术》2001,(10):61-6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指出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以读为主线 ,用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的目的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激起…  相似文献   

15.
欧芳 《青海教育》2009,(7):45-45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阅读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有相近之处,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  相似文献   

16.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如画的风光 ,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情感浓烈 ,语句优美。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美、表现美?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 ,反复推敲后 ,认为本课采用“读悟式”课堂模式来教学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所谓“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为目标 ,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读中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 ,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 ,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 ,读出文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教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并能灵活运用,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曹忠远 《考试周刊》2014,(58):22-22
正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交流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便成了文字。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时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则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理解时把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外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做法。一、纵观整体,披文入情作者每成一篇文,皆因对事物有感而发。教学时可引导学  相似文献   

19.
评析:教者力图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用心去读书思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课文多元理解,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潜移默化地拓展延伸,让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文中寓道、道中显文的语文教学思想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王玮 《江西教育》2001,(2):45-46
一体现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为双重标准,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板书要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再让学生从中认识课文的中心,接受思想教育,进而理解作者表现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如《过桥》一文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雷锋怎样背同学过桥”和“雷锋为什么背同学过桥”,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