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语中有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区分,女性用语主要产生于平安时代,后受到女性文学的影响而逐渐得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日本男女的社会地位日趋平等,女性用语亦出现了衰退现象。但当前,男女语言的表达习惯仍有不小差别。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含蓄、委婉、优雅。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日语中女性用语的由来,总结了女性用语区别于男性用语的特点,并对其社会性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馨月 《考试周刊》2014,(85):78-79
特殊的时代背景加上日本人独有的秩序与等级制度,造就了特殊的女性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日本年轻女性一辈对女性用语的使用已趋向减少,无数优美的单词和语法在历史的磨盘中被慢慢磨去。在日语学习中,女性用语逐渐成为学习中的盲点。  相似文献   

4.
陈荻 《考试周刊》2008,(47):53-55
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有显著的区别是日语的一大特色。这一区别体现在人称代名词、感叹词、终助词、接头词等许多方面。本文选取终助词为代表,探讨女性用语的使用及变迁,并试证明女性用语的男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日本女性用语的由来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出现的女性用语所对应的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并简述了日本男女性用语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语言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反映,此项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日本经济文化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由于女性与男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受的教育,所拥有的职业,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和男性的不同要求,使得女性和男性的口头用语有所不同。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女性与男性口头用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不仅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日语当中,女性用语的存在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语言现象。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在人称代词、终助词和敬语等方面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女性用语较之男性用语具有感情色彩浓厚、柔和、委婉、敬语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存在着“女性语”这种较为特殊的言语行为,该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优雅、亲切、有礼、体面。对“女性语”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规范、得体的日语。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志柏 《文教资料》2006,(22):122-123
本文对日语初学者难于理解的男性和女性的语言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从语法角度考察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表现特点。从文化层面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指出了作为日语学习者的指导方针,注意事项,并预测了语言性别差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语言是人类顺畅交流的基础。在日语语言中,除了一般中性语外,还有女性惯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女性用语。通过研究分析女性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的女性以及日语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语法构造及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本文着重阐述了日语词汇(日语的复合表记法、实词虚词、口语中的语言特点)、语言结构(粘着语)、语序特点(谓语位于句末)和语言表达(敬语、暖昧语、男女表达方式的区别)等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日语助词间的对立和同一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属性。为了提高对日语助词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日语助词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我们对日语助词的对立和同一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日语助词之间或助词本身充满着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和拟态词,汉语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实际的日汉翻译中,日语中的一部分拟声词和拟态词在汉语中都有相对应的翻译,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有一部分是无法对应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翻译。  相似文献   

14.
浅谈日语外来语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大型日报,它关于宋庆龄的宣传和报道是非常多的。这些报道主要集中在她于妇女运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救助灾民等方面的活动与贡献。《新华日报》之所以凸显宋庆龄,原因主要是:她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其言行蕴含着中共的政策及主张;她能在国际社会发挥政治影响力。《新华日报》不遗余力地报道宋庆龄所带来的宣传效应非常明显,既增强了《新华日报》的影响力又增强了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相互间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由于其词汇量大,统计繁琐,以往对于此类词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意思、结构、词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但是其实日语拟声拟态词不仅在结构、词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规律.并且在其看似纷繁复杂的发音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从横光利一的最后一部新感觉主义小说《上海》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元音和辅音两方面着手,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小说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考察,初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内在发音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英语对日语的影响--析源自英语的外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国语和本国语中外来语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英语对日语在语音、语汇与语义等方面的影响,其结果是在日语中形成了独特的与原有词汇并存的同义词、同一英语词汇变成不同外来语含义以及和制英语等多种情形,并通过回顾英语借入日语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语义学阐明英语(外来语原语)与日语(本国语)之间存在着继承性和变异性,说明掌握英日语间这种嬗变规则对学好第二外语(日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wo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at examine how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words influence eye movement behaviour during reading. In Experiment 1, reading behaviour was compared for words comprising either one or two kanji characters. The one-character word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be fixated on first-pass, and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overall reading times, than the two-character words. In Experiment 2, reading behaviour was compared for two-kanji character words, for which the first character was either visually simple or visually complex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strokes). Visual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otal word reading tim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visually simple/complex characters being fixated on first pass. Additional analyses showed no preferred viewing position for two-kanji character words. Overall, the study provides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an influence of specific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words on eye movement behaviour during reading, as shown by both fixation probabilities and reading times. The findings must be explained by processing at (or beyond) a visual level impacting on eye movement behavior during reading of Japanese text.  相似文献   

19.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外来文化传入,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语,其中日源外来语占据不可忽视部分。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日源外来语发展史及定义、典型例子、使用人群、使用载体和借入方式、新时期日源外来语增多原因和我们应秉持的态度:汉语已有词能完美表达的就不借;借是为了丰富汉语、准确达意和表达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