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STEM教育已扎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之中,然而本土化STEM教育评价研究的缺位制约着STEM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欧盟“STEM横向技能评估”框架为参考,基于我国STEM教育发展的本土化需求,构建了本土化的中小学STEM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含STEM教学目标评价、STEM教学设计评价、STEM教学评价反思等三个方面,细化为13个要点,能够有效地应用于STEM教学课堂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目标,以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得到世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赞誉,因而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本土化的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自然、积极主动地融入音乐教学,体验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的素养,进而使学生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田小娟 《考试周刊》2013,(43):154-155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学生物教学中包含生命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命题。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当前中学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以及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和可行性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与发展价值。本文运用案例教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层地区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体系,并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多元素的高度统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统一是诸多元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学生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蕴涵有很多的和谐元素.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和谐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高中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渗透和谐生态教育,形成教学高度统一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教学使命.生物的发展对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发展,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使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物形态功能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相适应的态势.所以始终渗透环境生态知识教育、贯穿和谐生态认识教育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这对强化学生的自然认识观,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有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学大纲》在阐明生物教学的目的时强调,要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中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使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达尔克洛兹、柯达伊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中影响最大的三大教育体系,了解这些体系的教育原理和思想精华,对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音乐教育体系非常重要。通过分析"三驾马车",即三大教育体系及其与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的融合,正确把握中国本土化特色与音乐教育文化价值走向的科学趋势,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刘真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题。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中学生物教学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有助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课本中的素材,寓和谐教育于教学之中.下面,本人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总的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国内外中学生物教育进展和我国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生物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教学内容的原则并作出教学安排;中学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的教学过程和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中学生物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中学生物课外活动的地位、作用、活动内容和组织指导。第一讲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考核内容一、生物科学的发展概况和现代进展;二、国内外中学生物课的发展概况;三、中学生物课程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的社会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谐的社会是多元素的统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学生物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其内容中包含了许多和谐的元素,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和谐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学会共处”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学习需求。“学会共处”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新取向对“文明交往”的同伴共处、“和谐共处”的师幼互动的形成,“关关与共”的幼儿园文化的营造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取向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他者意识、群体意识;“学会共处”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以弹性的游戏课程的设计、基于教师指导的课程实施和以园本课程制度为依托的课程运行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瑞吉欧教育中的儿童观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因为瑞吉欧人有着“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才能做到尊重儿童、重视儿童潜能、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而在教育实践中开发出项目活动的教学方案,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出适合儿童身心成长的教育环境。我们学习瑞吉欧,不仅仅是要学习其课程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把握瑞吉欧教育精髓,使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幼儿发展的瑞吉欧教育。  相似文献   

13.
徐溪 《培训与研究》2010,(7):104-105
伽达默尔所创立的哲学解释学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核心理念,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出这一哲学思想。视域融合自身的超越性、特殊性和开放性使其对语文课程的价值产生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施和谐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学校教育应该承担起和谐教育的使命。和谐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使教育各要素和谐、有效地运行,形成最优的教育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德、智、体、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需求。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上海市第二中学在构建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育人机制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在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以及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现有研究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课程、教学和方法的发展重任已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下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等是促使我国的小学公民教育走向科学化、常规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童欢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152-153
目前,科学教育活动在大班教育活动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其价值是否能得到最大发挥与师幼互动密切相关.然而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呈现主体错位;互动次数差异显著;提问封闭多余开放;内容预设和形式单一的现状,其原因在于受到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及幼儿园因素的影响,对此提出两项对策,即接纳与尊重幼儿,保证互动中师幼间双向性探究成长;合理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确保互动中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化学课程是来源于农村并且显性于农村的一门课程,它贯穿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教育观念,实现农业化学课程从“显性”到真正意义上的“显形”,以改变农村“贫”与“愚”的落后现状,采取有效的农业化学知识渗透中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改革,从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针对西部农村中学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提出了开设农业化学课程的三条原则、具体内容以及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农业化学知识的三种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时适”教学思想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有效教学理念,要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教学和教学反馈等方面都要符合及时、适合的原则。中学政治课“时适”六步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符合新课程实施理念。这一教学模式包括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学生展示、释疑解惑和落实达标六个环节。实践证明基于“时适”教学思想的政治课六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政治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老师在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受到课时不足、实验条件欠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的《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为例,研究教师职后培训中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