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本文对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编入农业化学知识的意图、内容体系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增加农业化学知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增加农业化学知识的建议。目的在于推进农村中学教育的职业性渗透,为加强新型农民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
鉴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遵循“科教兴农”战略,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基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本文结合笔者在教育学院多年任教农业化学职教课的实践,仅就农村初中选修课的设置问题,提出首先开设农业化学课的设想”.一、当今农业化学的时代涵义农业化学作为一门农业科学,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研究农业生产方面各种化学现象的学科.现时,我国常称的农业化学,主要是研究植物营养和肥料施用方面的化学现象.””《辞海》的解释表明,农业化学本来就有全称(笔者称作广义农业化学)和…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初中德育课程的现状 根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初中的德育实施途径一般有三种:由专任的思想品德教师上课讲授思想品德内容:由文化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由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理论上讲,这二三类属于“知识性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课程、活动性的德育课程”^[1]。这些德育实施的途径、方式都指向一种德育课程.即“显性德育课程”。这也是目前初中首要推行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农村中学新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本文介绍了以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石会中学为实验样本,大胆开发调整农村新课程结构,建构“六连”结构教育模式,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探索。希望此文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我理解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体现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无疑是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隐性课程则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美化、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其中学校的文化生活、校园风气、道德氛围、人际关系又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建设富有特点的校园文化?北京市顺义区南彩中学创新学校环境,努力营造全面育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打造出富有魅力的“南彩”校园文化。校长认为:学校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潜移…  相似文献   

6.
<正>以教育目标观之,“教育强国”的内涵应聚焦在“让每一个学生身体强壮”“创造力强盛”“责任心强大”三个方面。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便也明晰了起来,即:素养导向,培育未来新人;实践育人,全面走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合作中学;综合育人,在学科与生活的双向融合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整体构建符合数字时代和知识社会个人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必然成为当前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开发德育潜在课程:当今高校德育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潜在课程的开发,旨在整合、设计诸多教育因素,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利用“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潜在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对学生获得知识,特别是非学术性知识,即情感、态度、信仰、价值观、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拉塞克和维迪努也说:“在某些条件下获得的成就和在另一些条件下蒙受的失败使人们更加关心计划者、课程设计者、研究人员和教育者所用方法的质量。”可见,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法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农村地区,以学校现在的条件和水平,单独开发校本课程很困难,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课程开发的方法。合作开发1.同类学校合作模式即普通农村中学之间的联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农村中学之间区域跨度小,交通相对便利,相互之间多有联系,这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把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挖掘高职英语课程的思政文化元素,研讨如何将思政文化元素渗透于语言知识技能的教学,探究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路径,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农村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实现“科教兴农” ,生物学教学就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同时也赋予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学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多样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色。为此 ,它的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城市中学有着明显的差别 ,是以完整、系统的农业专业技能传授为侧重点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用型人才。1 确立适合自己的生物学课程设置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 ,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来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但作为根基的中职语文教学却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等原因,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严重失衡,缺乏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等问题。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行科学定位,既要为专业课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台湾农村小学在少子化的冲击下纷纷关闭或被并校。但农村小校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解决小校的问题只有并校一途吗?被列为最贫穷的三个县之一的台湾南部的云林县,在教育环境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实施“学校优质转型计划”,进行校本课程的改革,三年下来,终于使许多小校浴火重生,展现学校的新风貌。以云林县成功小学为例,探讨农村小学如何经由校本课程的改革进行学校再造,由此探讨偏远小校存在的核心价值,并申述校本课程在学校再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娱教技术及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教是将教育与娱乐恰当地结合,娱教技术作为一种实现娱乐教学理念的新技术强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学习目的和手段"相融合。文章主要分析了娱教技术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特点,初步探讨了如何运用娱教技术来促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何东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11-111,113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体现具体的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课堂练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巩固新授知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练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课堂练习的作用、设计的原则、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练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效解决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问题,提出了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中小学“校本化”的研究设想,并通过对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介绍、中小学“校本化”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校本化”程序的探讨等研究,以期为有效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顺利实施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效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内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减少机械性记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等相关文件的学习,加强课堂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高层级的认知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教师教育改革进入师范类专业二次选拔的实质性推进阶段,其关键在于时间节点、课程安排、管理模式的设定与落实;该项改革要充分考虑当下教师教育"精英教育"回归、"三业并举"和"实践能力培育"的三大特征,基于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实践,重点解决好校地合作、资源整合、体制创新与教育实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人”结构与“人-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