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中的“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度”,能使教学工作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取得教学有效性。教师不妨以此“度”考量我们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风度、限度、深度和广度。“度”是组成体育课的重要“元素”,能否把握好体育课教学中的“度”,不仅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益。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好教学的“度”呢?  相似文献   

3.
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适时适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可能变成政治教学,从而改变了语文课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捕捉最佳的德育渗透时机;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即备课时要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计算机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有“深浅度”,“时间度”,“气氛度”。良好的“度”的把握,能把计算机课程上的既生动又形象,既简洁又易懂,既授知识又育人。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的是恰当、适度,追求的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和优化教学。本文就数学中如何把握教学过程中“度”谈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1、把握好教材的“度”。教师应认真钻研每年的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认真把握好教学的深浅度。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每年都有调整、变化,教师甚至是老教师都应针对不同的年度,学习研究大纲,分析大纲中哪些内容有所增减,哪些内容能力有所变化,从而针对不同的时期,有的放矢,大胆取舍。如“极坐标”这一知识点,几年前教学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理解极坐标的概念,还要求掌握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中要有“度”,但无需囿于“度”、限于“度”。教学之“度”是一种目标、标准或程度。教学时,我们需要努力将有形和无形、必需和必要、有限和无限、局限和发展的教学之“度”整合起来,使教学活动能够从有限向无限开放,收获课堂教学的最优、最大效益,让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纵观如今的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创设生活情境,忽视学生思维训练的教学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做法上有违新课标要求,但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这说明一线教师已开始在转变教学观念了,只不过是因为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度”上还没有把握好。那么,如何把握好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度”?又如何使应用题教学中“生活化”和“数学化”两者兼顾呢?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字,要处理好教学的广度、深度、密度和坡度等。只有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度”,指导学生认真透彻地“悟”,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教学工作也不例外,教学中存在着程度、难度、速度、进度等,教师对这些“度”的正确把握、处理和控制,将对教学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这些“度”的把握和处理,这样将大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赵永新 《课外阅读》2011,(10):266-266
古曰:度,尺子也。 用来“度”课堂,用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用来“度”学生的素质与健康。是一把教育之尺,教师要利用好这把尺子。量好自己量好学生,把好教育的刻“度”。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成才之路》2010,(14):88-88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实验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中,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教学中,要讲究方法,要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要注意教学成果和教学效率的关系。经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摸索发现。我感觉到,教学中“度”的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和标准。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乱花渐欲迷人眼”,少数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作文教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课堂,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实践中,我们往往很难把握开放的“度”。本文拟从“命题开放,多元渐进共构”、“内容开放,情景表达相生”、“时空开放,课内课外融合”、“评改开放,师生合作互动”四个方面阐述把握开放作文教学的“度”,以真正实现作文教学因开放而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进度、难度、深度、广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新教材已经使用多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四“度”高中数学新教材.  相似文献   

16.
适度,通俗地说,就是适宜,适中,恰到好处。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就需要认真研究科学教学的特征和规律,准确把握科学教学的“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讲求四个适宜,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7.
“二度教学设计”即在课前充分预设课堂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时,面对即时生成.及时调整原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方案,在头脑中即刻进行的教学设计。“二度教学设计”是应对课堂生成的一种积极对策.实践中该如何展开呢?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语言运用、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课堂板书以及学生讨论的引导在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温度”,声音清晰温和,语言简洁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组织要有“法度”,松紧适宜,手段灵活;多媒体的运用要注意“宽度”,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放宽,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板书要注意“深度”,这样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指导态度的明朗与否,将影响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上“五度”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所谓“中庸”,北宋的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追至今人的理解,便是对“度”的把握。那么,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预设的实施是否也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呢?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握好教学中的“度”,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进度、难度、深度、广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