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是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设计好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在收集有关教师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教师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绩效考核内容、方法的确定;绩效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调查,对客观数据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参与度、个人发展自觉性以及教与学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基于DCSF模式(需求、案例、服务、反馈),设计与实施了教学工作坊、教学午餐会、教与学讲坛三个具有代表性项目,为探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提供新的视角。项目效果评估表明:DCSF模式实施项目,对于教师的即时价值及长期价值并不相同,但两者在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都得到了高度认可;能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认知与行为方面的改善;对于教师教学认知及行为影响并非是马上发生的,而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师创新观与创新行为理论,综合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析了高校教师创新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维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教师创新行为的维度,检验其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显著正相关,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无显著相关;教师课堂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高校应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不同方面改进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接受的角度研究教师网络教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现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3)为基础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正向影响;系统实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和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积极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对感知易用性和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积极正向影响;网络教学经验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教学动机对高校教师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最后,从改善网络教学环境与条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师网络教学行为价值意向等几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远程合作研究,意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所构筑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展开合作研究.其根本目的是促进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自然对话和深度交流,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添砖加瓦.其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让信息技术成为日常教学和研究中的自然元素;主动与被动相互制衡;即时需求与长远合作兼顾;允许琐碎与意义共生、自由与规范并存.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生过程而非一个实体,它是教师复杂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形式。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激发学习者主体性发挥的过程,即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对信息加工改造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促进大学生个体自由选择的过程。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生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的过程,即是关注学习者的过程;是不断研究师生活动的过程;是研究并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加强与同伴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南某省8所高校4268名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的调查发现: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从整体看和不同方面看都比较有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不同方面的有效性和同一方面不同子指标的有效性有差异,有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同类型(重点、一般、新建、民办)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和不同方面的有效性有差异,有效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重点高校、新建高校和民办高校、一般高校;同类型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差异复杂,重点高校间、民办高校间相似,一般高校间、新建高校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认知、责任、心理、教学、技术、环境准备六个维度开展调查。对529份问卷分析发现:1.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总体准备度情况一般,责任准备较高,环境准备偏低。2.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行为意向悬殊,心理和环境会影响纯面授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认知、心理、教学、环境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3.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元,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设施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整合灵活性方面存在共性。文章从机构顶层设计、混合式教学理论发展以及加强相关利益者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466名高校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当前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压力感知情况及不同压力与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激发高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行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教师素质和水平,而教师素质和水平完整地渗透于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调研表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就在于改进传统教学模式。高校教师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效行为有三:引进开放型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中的各种对象、各种方式的交流行为;选择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建立及时的具体的反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教师在新世纪必须具备的三种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其人格素质是指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是教师的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教学态度、治学精神、行为举止等的总和;其理论素质指向教师的学识和理性思维;其能力素质则着重提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13.
师范性是高师教育最为显的特点,高师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突出和实现这一特点,才能达到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师钢琴教学也不例外。本仅以高师钢琴教学与音乐院校钢琴教学的比较,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两方面浅析高师钢琴教学的师范性,以及如何转变教学观念,狠抓视奏教学,实施教学改革等方面,突出和实现师范性,谈一己之浅见。  相似文献   

14.
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做贡献给予的相应回报或答谢。从前期投入大、职业风险少、劳动成果难以量化以及工作动机非货币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特点进行了论述;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师薪酬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授权高等学校自行制定薪酬制度、建立绩效和市场化激励制度以及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等三个方面,对完善高校教师薪酬收入制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 结合课堂观察与访谈,调查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同自主学习观念并已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与其教学观念和角色期待大体相关,但认识与实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能力需求,论述了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不足,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措施.从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只有加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行为设计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搞好教师教学行为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为此,必须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优化策略。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优化策略应该强调:设计内涵的优化策略、设计程序的优化策略、设计能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主要形式的教研组、学科组及课题组,是集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具有自愿性、同一性及发展性的特征,呈现出完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共享、提升教师效能感、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及生成学习动态环境等诸多价值功能.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建立完善开放的校本研究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及确立"共识"的核心价值,对于构建和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法律基础课的开设,对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本文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科研含量,增强教师的教学表现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四方面探讨了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正确价值观和塑造健全人格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强化运动竞赛和加强对外体育交流等多种途径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教化功能,发展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