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小说创作奠定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开辟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他因此而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品《浮云》(1887—1889)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作品。  相似文献   

2.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杰出的、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革命文学家、现实主义巨匠。他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以来,创作了七部长篇小说,六个中篇和五十多个短篇,一个剧本和十多部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描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巨卷,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其独特的光彩、风格和重量,使我国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纵向比较茅盾与王统照的文艺观是一个“同—异—同”、“合—分—合”的发展轨迹。在五四时期其“为人生”的文艺现是相同的。但在 1 92 3年底茅盾迅速转变为无产阶级文艺观 ,至五卅前后向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此时期王统照的批判现实主义虽然日渐深刻 ,但仍徘徊在“爱”与“美”和人道主义文艺观阶段 .他不断向左翼靠拢 ,于 1 93 1年前后再到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又与茅盾走到一起 ,其为民族解放为民主而战的文艺观又是相同的。横向比较两人的文艺观都是功利主义的 ,但又都不断强调文艺自身的规律性、独立性。茅盾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丰富宏大 ,王统照相对薄弱 ,但作为革命“同路人”,其文艺观更具有本体论特色。成就不同与家庭文化、性格气质 ,社会实践等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身为作家兼翻译家的茅盾在中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创作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他在文学创作之余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翻译事业,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崭新的道路。本文拟分析茅盾的文学翻译理论及方法,并传达其对促进译学理论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既有对域外左翼文学理论资源的接受,也有对本土传统“革命”精神的吸纳,前者激活了左翼作家建设无产阶级文学的文化冲动,后者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对民族国家的终极关怀。这些都与当时左翼文艺理论者的文化想象和自我认同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文学>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期刊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文学>月刊上的文学评论是它的重镇之一.茅盾在"文学论坛"栏目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性的文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探求文坛的健康发展,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且积极参与到文学论争中,为<文学>月刊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三十年代的文坛的走向和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赛先生”与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大的历史语境。出于对“赛先生”的崇拜,五四新文学家一方面从众多的西方文学流派中,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作为新文学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从狭隘地“科学实证”角度来解读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夸大了“写实主义文学”与“赛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误读。这种误读也使得五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本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茅盾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时,在其价值取向、审美取向、理论与创作的侧重点、艺术视野诸方面均显示出鲜明的个体差异性。这是主体自身文化心理结构与客观社会——文化语境双向互动的结果。正是这种个体差异性,使得鲁迅与茅盾的文学创作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殊异的现代现实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理论,以及后来的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人的文艺理论,此外还受到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苏联早期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庸俗社会学的影响,这些众多的思想渊源,都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瞿秋白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文学评论,同他的文学创作一样,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文学活动中,他总是以极大地热情关注着新文学的发展,撰写了不少作家作品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批评遗产。研究他在新文学时期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学评论,对正确理解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发展文学批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茅盾选择经济视角构建小说,用经济问题来论证革命的必然性。茅盾的大多数小说要说明一个道理:中国必须革命,只有打倒腐败的旧政府,建立有魄力的新政府,中国的经济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茅盾小说的经济视角与半个世纪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政策不谋而合,由此可见茅盾犀利的经济学眼光和改变落后中国的先见之明。但在经济振兴的同时,也出现了随之而来的“副产品”,“以天下为己任”的“茅盾传统”是当今社会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形式的革命,更在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倡文学内容的革命,阐述了他的“历史进化的文学”、“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写实主义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他创建新文学的努力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马家骏、苏成全主编的《外国文学自学教程》之二——《十九、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一书,近期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10章,约37万字,是一部努力运用马列主义观点较为系统地论述这一时期欧美文学的较好的自学教科书。全书从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1g世纪部分,以国家、地区分章,分别分析了批判现实主义与法国文学,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欧、南欧和北欧文学,俄罗斯文学,美国文学,并立专章集中分析了西欧无产阶级文学,强调了它的重要地位,使其与20世纪部分的欧美无产阶级文学一章互相衔接,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过程。20世纪部分,以文学性质划分,分别  相似文献   

16.
《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说明了当时的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分析《子夜》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出的"史诗性"特色,在"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任务塑造,展示出宏大的艺术构思,进而深刻反映出中国30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美术和文革美术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文革结束的这个历史范畴。20世纪的中国大半个时期是革命时代,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现实主义”美术进入了中国的艺术领域,而革命与抗战、文革将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美术在其间也成为重要的革命武器,对于革命还是文革时期都起到宣传和催进作用。但是革命美术与文革美术在革命的道路上前后又存在着差异,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茅盾,文学之名掩盖了他的书法之名。社会上有人说他学的是瘦金体,其实那是凭空想象。茅盾是在母亲、祖父、国文老师的指导下学的颜、柳、二王的传统之路,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颜柳风骨。由于茅盾的成长年代处在中国社会的大动荡时期,他又处在大动荡的浪尖上。这动荡中的岁月磨砺了茅盾的性格、锤炼了他的字体,自然形成了坚毅、挺拔、瘦劲的与他性格一致的书法,字如其人,这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李乔的早期创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他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初步形成自己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艺术个性。这是一种由个人的性格气质和曲折经历所决定的必然选择。此后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指导下,他创作了大量以个旧矿山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以及抗日战场的速写,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日趋成熟,为解放后向文学高峰的攀越作好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源远流长,成绩斐然,旗帜光彩。随着文学的发展,各种文学理论和流派杂色纷呈,互相撞击和兼容,“主义”之间的论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些“主义”的激烈论争中,应高擎起现实主义这面旗帜,这是时代的需要,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