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久远。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外交伦理。以中国年和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标志性活动。加强国家文化软权力建设,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外交,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被音乐拯救     
不久前,一个中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总说谁谁"哈韩"、"哈日",可却从来听不到有谁是"哈美"的?然后他自己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哈美"呀!现在几乎谁都不能否认以汽车为标志的美国文化正在渗入和统治我们的生活:私车,私房梦,美国式的空调病,广告,美国式的娱乐和奢华消费……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1/5、人均资源5倍于中国的国家,是一个靠各种手段来获取世界有限资源的国家,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排名世界第一,而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民族音乐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展现中国风貌、传导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可或缺的动态因子。文章结合哈尼古歌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与现实状况,探析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实现新突破的策略,对增进世界文化互洽、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但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应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大国的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旅游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对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模式、以及诸多矛盾进行分析,引导文化旅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发挥文化强国与文化旅游的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战略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藏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和融入民族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藏民族艺术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文化适应能力,坚定幼儿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藏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民族永恒的财富,它的精  相似文献   

7.
封钰 《江苏高教》2012,(2):97-98
我国现代艺术是在20世纪早期形成的,"中西合璧"是其主导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是立足民族历史发展、始终紧扣时代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道路。在今天,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创新当代大学艺术教育,也应该坚持这种思想,通过塑造超越世俗的理想、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世界视野和创新精神,把大学建设成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领军力量。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为了适应世界、亚太地区的变迁,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的新形势,对其内外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在文化上推行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政策,这些新的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为当代新加坡华人社会和中华文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当上世纪80年代政府重新赋予华人社团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功能之后,几乎所有的华人社团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最大的努力促进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当代华人宗乡文化的内容与形态有: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制度化的常年宗乡文化活动、由方言社群主办的“方言文化节”.当代新加坡华人宗乡会馆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是为中华语言文化在非华人族群的传播中扮演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优先领域。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在当代的发展趋势,论述了西部开发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西部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世界许多国家民众的喜爱.考察和研究中日文化古籍、文化巨人、文化精品在国外的传播状况和影响,有利于在更高的起点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拓宽学术研究视野,重新评价中华文化的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1.
将少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不但具有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义,还能够促进艺术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从彝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对民族地区进行个案调查与艺术课程开发实践,旨在为民族地区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复杂格局。作为社会文化圈的一个子系统,高校校园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冲击,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面对世界文化的融合与竞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在正确的引导下,既能紧跟时代,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又能坚守民族文化的阵地,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区域文化是地方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智媒时代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受众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和接纳产生了新变化,区域文化传播呈现新的时代特色。用好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优秀民族故事,构建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对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八闽福文化”传播现状为例,通过观念革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价值实现,进而提升区域文化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元,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先秦时期的岭南文化包括独立发展期和百越文化期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多元化经济格局,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开始萌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几何印纹陶开始出现。在后一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多元化经济格局进一步发展,几何印纹陶从鼎盛走向衰落。同时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岭南民俗。此期文化的传播,对岭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装演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习俗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具有朴实、醇厚、韵味十足的特色。它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民族以及民间的艺术理想,更是反映了艺术魅力与艺术需求。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在改革、开放的格局下快捷起步、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西方等国家的文化形态以强劲的势头不断冲击着中国包装设计市场,这给我国还未成熟定型的市场带来了不少诱惑,造成了我国包装设计独立思想和语言形态的缺失,消减了民族化包装语言形式,阻碍了我国的创新道路。我国包装设计在信息多元化环境影响下,应把握和坚持包装设计的传统文化性,挖掘、整理中国包装设计中优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传统的文化思想精髓同当代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包装设计文化载体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产品设计作为人类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涉及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在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产品设计的文化格局已发生转向。鉴此,文章从艺术维度与文化问题视角对社会文化背景、设计文化趋势作理论上的探讨,以形成对当代产品设计文化格局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的21世纪,编辑一定要具有广阔开放的历史文化视野,纵向上,立足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和文明;横向上,胸怀世界,译介世界文化和文明。编辑一定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对内肩负起当代文化的建设使命;对外肩负起文化输出的战略使命。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播人类先进文明。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高校学生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的责任,艺术高校的学生要将优秀文化传播给全球,就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英语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在向国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时,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杂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的形成、发展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当代杂技创作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主题晚会的兴起,与戏曲、舞蹈的嫁接,都使杂技的文化含量在不断提升。杂技人牢牢把握"技"是杂技的本体、"艺"是杂技的神韵的创作理念,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传统文化精神才是中国杂技的生命。当回顾近年来的精品之作时,不难发现,那些作品中闪烁的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吗?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杂技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社会,网络文化成了时空的超越者和压缩者,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把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将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