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后。物理学家们从理论和实验上对电磁以太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以太漂移的实验探索却得到了矛盾的结果,特别是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对静止以太论产生极大冲击,引起物理学界的震惊.1900年4月开尔文在为辞别旧世纪发表的长篇演讲中,不无忧虑地提到:在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第一朵就是以太漂移的零结果。经过仔细分析,他无奈地承认,恐怕我们仍然必须把这一朵乌云看作是非常稠密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工》2014,(4):48-48
据国外媒体报道,20世纪初,笼罩着物理学的两朵乌云最终导致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使得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人类的量子物理史也仅仅百年左右,但是科学家发现植物可能懂得量子物理学,并通过这一原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传统意义上,量子效应让人感到微观世界非常的奇异,生物系统中也存在如此古怪的机理,关于植物可以利用量子物理学促进光合作用的假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在2013年6月21日《科学》期刊上,科学家就发现植物可能依赖于物理学而生存。  相似文献   

3.
颠覆宇宙的理论 为什么有个相对论? 在100年前的物理学界,由牛顿开创的经典物理学似乎走到了尽头,一系列新发现揭出了潜藏已久的物理理论危机,强烈冲击着经典物理学那看似巍峨辉煌的大厦.1900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爵士在一次为瞻望20世纪物理学而作的报告中宣称:"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他接着说道:"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相似文献   

4.
张庆枝 《物理教师》2004,25(11):55-56
19世纪末,由于经典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使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理论大厦已经大功告成,留给后人的只能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发展.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经典物理学体系本身出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电子、X射线、放射性的三大发现,动摇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传统观念;二是经典物理学上空出现了几朵“乌云”,主要两朵是——“以太飘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引起的“紫外灾难”.就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爆发了一场物理  相似文献   

5.
王荣德  王鋆 《物理教师》2006,27(4):44-45
当我们回眸20世纪,不能不看到:20世纪以来,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基本上是从两个伟大科学家的奠基工作展开的.他们从科学的“两极”展开划时代的开拓工作.一个从宏观的宇宙着眼,探索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内在联系,从科学理论上阐述并论证了相对时空的观念,从而提出了相对论,这就是“宇宙学大师”爱因斯坦.另一个则从微观的原子着眼,探索物质组成及其内在机制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他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电磁场理论的创立者,是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对物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方法至今仍然为人们称赞,他的科学研究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的教益和启迪,值得  相似文献   

7.
刘权 《物理教师》2011,32(5):50-51
用《杨振宁传》中的一段话来形容杨振宁: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杨振宁教授在物理学理论研究中有两大重要的贡献:(1)创立了规范场理论(即杨一米尔斯理论),(2)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杨教授的学术光环非常耀眼,他之所以如此成功,聂华桐教授认为这跟他的性格密切相关,聂华桐教授将杨振宁的性格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非常实在;(2)兴趣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8.
倪光炯先生是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这是他为韩锋教授的《物理哲学———观控相对论的元物理学》一书写的序。在这个序言中,他向国内首次概括出了“两暗一禁”这个提法。有如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时的“两乌一稳”疑难引发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大革命性发现,20世纪与21世经之交的“两暗一禁”疑难有可能引发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而这离不开哲学的思维。我们期待着物理学将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一切高新技术的出现都是起源于物理学的发展。展望21世纪,物理学仍然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的创造性进展仍日新月异,仍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Newton,1642—1727)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经典"的意思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东西","非经典"就被赋予相反的意思;而在物理学中,"经典物理"一般指到19世纪末之前发展完善的、以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经典电磁场理论为支柱的物理学,"非经典物理"就是指19世纪末期之后发展起来的物理学,一般就指近代物理(由于科学的发展,现在也把最近几十年发展的物理称为现代物理),以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主要支柱的物理学.在数学上两个命题"A"和"非 A"是互不相容的,那么,在物理学中,经典物理理论和非经典物理理论是否也是如此,互不相容的呢?一、从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看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的对应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的结构有许多设想,有人认为物质是由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元、即所谓"原子"构成的.这是原始的原子学说.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原子学说是到了近二三百年内才发展的.17世纪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萌芽可以说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发起.牛顿1666年发现光谱,后来这方面大量资料的积累成为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依据.但原子物理学的重要发展是在19世纪,而原子物理学的阔步前进还在19世纪的末期.  相似文献   

12.
黄小平 《小读者》2011,(3):15-15
一朵乌云,怎样才能改变自己在别人眼中阴暗而丑陋的面目呢? 一朵乌云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我想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敞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阳光,让阳光去穿透自己的内心,变成一抹彩霞;另一条途径是来自乌云自身,不管眼前多么黑暗,都不要熄灭生命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初古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刻,爱因斯坦是推动物理学革命思想的一面光辉旗帜。他独自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念,将时空、物质和作用力通过对称性统一起来。从狭义相对论出发,他提出了质量和能量等价的公式,开辟了原子能的时代。从广义相对论和核能出发,他和一批科学家发展了宇宙构造和起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踏雪擒狼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被人们誉为“物理学的教皇”.  相似文献   

15.
乌云和白云     
一天早晨,一朵白云和一朵乌云在闲谈。白云说:喂,你真难看,黑不溜秋的。乌云说:你倒真白,但用处没有我大,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了。中午,一阵风吹过,白云被风吹得很远很远……暴风雨来临了,乌云身体中的水蒸气越聚越多,最终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古希腊几何学自公元1世纪初开始走向衰微,在此后近3个世纪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出现过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几何学家.直到3世纪末,在亚历山大出现了一位精通几何学,并致力于复兴古代几何学的学者,他就是帕普斯(Pappus).帕普斯是古希腊亚历山大时期最后一位重要的几何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数学汇编》.  相似文献   

17.
乌拉拉     
<正>有谁会喜欢一朵乌云呢?阳光们都不喜欢。作为太阳的孩子,阳光们喜欢在天空自由自在,甚至“称王称霸”。它们当然不喜欢被云遮住,尤其是黑黢黢的乌云。乌云们也知道。所以它们从来不会期待跟阳光成为朋友。不不不,乌云们从来没有期待其他朋友。只有一朵乌云除外。那朵叫乌拉拉的乌云,个子小小的,脸庞黑黑的,但它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8.
在蔚蓝的天空中,白云享受着在大地上观赏它的人们的啧啧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但是有一天,许多黑色的乌云突然出现在了天空中。随后,一场倾盆大雨伴随着雷鸣电闪从天而降,刚才还在观赏白云的人群很快不见了踪影。目睹这一切的白云愤怒了,冲着乌云嘶孔:"你们这些野蛮的家伙,快滚出这片天空!你们难道不知道,只有白云才配得上这蔚蓝的天空吗?"说完它冲向距离最近的一朵乌云,就在白云和乌云相撞的瞬间,一道闪电产生了。白云感觉到身体一凉,它低下头一看,发  相似文献   

19.
一个犯过错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总是灰溜溜的,抬不起头来。那时,我正担任着这个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一天,我找到这位学生,指着天上的彩霞说:“这彩霞多美呀!但你知道吗?这彩霞的前身是什么?”他摇了摇头。“这彩霞的前身是乌云。”我说,“当阳光照亮乌云时,乌云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彩霞。只要不拒绝阳光,每一朵乌云,都能变成美丽的彩霞。”  相似文献   

20.
一、原子物理学课程特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原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两层次之间。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发展的。目前原子物理学的很多问题仍然是物理学研究的前沿.它反映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仅在1999年的96项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就有66项是与原子物理学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