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史记》是古代生态文化哲学的重要范本,研究《史记》的生态文化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史记》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挖掘《史记》生态文化价值,既是消弭生态危机和构建当代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求,又是对学界日益活跃生态文化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完善与发展“史记学”的学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整合、吸取传统文化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态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思想与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学的叙事及其读者感知往往凸显多重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形成由动物叙事探寻生态困局解决路径的逻辑。郭雪波早年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与草原情结为其小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银狐》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采用动物叙事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自然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在叙述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重建生态家园的努力;借助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表达了敬畏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作者在《银狐》中对生态观念的强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也是对当前人类家园的文化守望。可以说,《银狐》提供了解决生态忧虑的现实方案,为中国生态文学叙事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22-23
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生态文明观已经由一种理论上升为一种国家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策,对于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学者从传统文化中的有关伦理思想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提供思想依据,这无可厚非。但传统文化的产生基础、文化的历史传承及不同学者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或者一些学者是牵强附会的解释,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是不科学的。本文从当前比较盛行几种观点,谈谈对传统文化的中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理论关系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尊重自然、永续发展理念,是现代生态文明的哲学渊源。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障碍。推进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网络与教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把生态危机的产生放到近。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且从当代的文化变革中寻求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案。文章系统地论证了近、现代文化如哲学、宗教、经济学、科学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片面的征服自然的文化观,逻辑地证明了片面的征服自然文化观“外化”为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必然性,进而站在现实的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根据全面地对征服自然文化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最后文章介绍了当代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的变革中政治,经济、教育、哲学等方面,从中找到全面确立生态文化观(人,社会的生态化,生态的社会化)是克服生态危机的理想方案。拟分四部分阐述:一、近、现代文化向人们提供了征服自然的文化观二、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征服自然文化观的必然后果三、对征服自然文化观的理性批判四、从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到生态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自然是人的母亲,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往往无视自然的存在,肆意地对大自然进行掠夺,造成我们生态之居的恶化,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生态的关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含有丰富的宝藏,“天人合一”思想正是其中的一颗明珠,是许多思想文化的基石,本文旨在结合当今社会的现状,讨论“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为当今人类建立生态之居时提供一种传统向度。  相似文献   

13.
方洁 《文教资料》2020,(6):64-67
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与生态意识的内涵关系看,生态意识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为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提供"原动力".湖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公民生态意识培育,是一个重要问题,表现为:公民生态意识水平存在差距、意识和行为难以一致、自主性不足、配套服务不健全等.将传统生态文化融入湖州公民生态意识培养,培育公民生态价值自觉,有利于推进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是现代生态危机催生的产物,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反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又决定了它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特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与互补性,以期挖掘我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促进生态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态伦理学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危机忧患意识的理论思考,它的出现是人类伦理思想史和观念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进行生态伦理学思想基本方法和原则的建构时借鉴东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重新认识和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展伦理学研究的领域,追求人与自然的协同进步,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生态问题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焦点,这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指数密切挂钩,足可见生态问题重要性。在应对一系列生态问题过程中,我国生态文明观念逐渐完善和趋于成熟,且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国策。为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少学者和专家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生态文明的“身影”,目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中起到较好的指引、启发作用。基于此,文章将着重站在生态文明基本理念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明确其现代价值,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强调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良好生态效能;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形成良好经济效能;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基础,形成良好社会效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形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底色,主动融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扬弃西方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构成了生态德育的必然性;现代生态伦理学和环境教育实践等提供了生态德育的可行性。生态德育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