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征服自然的文化观割裂人和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中心,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作用,而漠视自然及其规律。当代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是对征服自然文化观片面性最直接、最有力、最无情的批判。但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批判。感性的批判不能代替理性的批判,感性的批判虽直观、有力、现实,但是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这一点已为现实所证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共同体与现代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广义文化观。从梁漱溟文化中性论和梁启超的民族劣根性、美国传教士的有色眼镜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批判诸方面评价了狭义文化观。从中国文化生态基本面貌、三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多元文化的价值迷失、弘扬主导文化 ,培育文化合力诸方面探索了价值观的文化困惑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文坛的佼佼者,其作品通过对幻化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刻画,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新内涵、新关系,辨证地分析了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全方位展示了人类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以超前的生态观来呼唤现代人的生态良心,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现实世界生态问题的认真思考,以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长久地相处。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进行思想文化批判。生态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通过对反生态的思想文化的批判,推动文化变革,推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建立。迄今为止,生态批评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思想文化批判,即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欲望动力论批判、唯发展主义批判、科学至上观批判、消费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5.
后哲学文化观是罗蒂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摧毁了以追求大写"真理"和大写"善"为己任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而且也摧毁了传统的科学观和哲学观,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即把所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统一起来的包括人在内的文化观。后哲学文化所弘扬的对话哲学正符合现今时代的要求。它不仅给我们理解美国的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而且已经远远地超出了美国学术争论的范围,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京派作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团体,在实际创作中也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学术界对京派的研究长期存在着激烈争议。但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观,这一文化观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性观、古典审美情结和中立包容、沉稳宽厚的文化姿态三方面。其中这种文化姿态的形成受到了学院文化和北平文化的双重滋养。正确把握和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观,为我们认识京派作家的整体性提供了一个坚实的依据;同时也对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京派作家本身的蕴含与风格,认识其历史定位及现实影响,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他的作品极大地消除了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纠正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片面甚至是扭曲的看法,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当代,解读林语堂的文化观与文化传播策略对于弘扬中国文化,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不仅以自身的文化修养率先垂范,而且着眼于革命事业的总体目标,系统阐发了文化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不仅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事实上,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致思理路中的文化旨归,为我们超越传统文化的羁绊,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提供了前置性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文化观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旨归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延展。显而易见,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必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并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需要我们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文化继承观、科学的文化创新观、科学的文化传播观。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早期的东西文化观独具特色,既不盲从于全盘西化思潮,也不赞成复兴儒学的观点,而是强调东西文化融通,并视社会主义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但是,受个人思想发展和时代的局限,其早期东西文化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逐步克服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进化论的影响,深刻反思了西方现代性思潮并纠正了文化救国的片面路线。最终,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观产生了质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的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础内核和价值观指导。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自然观,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唐君毅认为文化是人心求真善美等精神的创造,绝对自由的"道德理性"又是统属心灵文化创造活动的"一"和"本",这是典型的文化定义范型中的主体性定义取向。宽容哲学文化观在立足"生活世界"、"拒斥形而上学"和实践的文化人性论的前提下认为,唐君毅的文化定义中所反映的对人性的形而上学化处理,以"道德理性"遮蔽人性与垄断一切文化活动,既没有跳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故辙,也没有真实准确地把握住人性及文化之为文化的本相,因而也决定了他的文化哲学必然陷入偏执之局,必须给予足够的批评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层面上来阐述当代中国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 ,并由此出发提出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吸收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内核 ,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湖南禅宗思想中,蕴涵着关爱自然、敬畏生命、追求和谐的生态美学智慧。其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和民俗三个方面。其哲学基础是佛教的“缘起论”与“无我论”。其伦理基础是佛教伦理中的善恶观与业报论。其民俗基因是南方巫文化。湖南禅宗不但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湖湘文化(主要是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哲学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从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谱系等方面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结构;它重新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生态学源头,并为构建优良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它改善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借此确立了人与自然的新型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心理学文化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性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学界的难题。长期以来,心理科学将自然科学品性视为心理学的惟一性质,而且一直追求自然科学品性来维系其科学地位,确认其学科性质。其实,从文化哲学视角,心理学对象、心理学者研究立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理论等诸要素,它们质的规定性与文化之间有着的内在关联,其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支持系统,这从整体上凸显了心理学的文化品性。心理学文化品性可以实现为心理学的科学性与独立性予以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雄辩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想象力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的生态内涵、凸显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割裂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从多视角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复杂原因,进行综合的文化诊断、文化治疗,以便从根本上变革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处于大变动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繁荣中潜伏着种种时代的文化危机.作为最有文化的社会精英,作为人类文化的代表者、承传者和创造者,知识分子神圣的使命及精英意识与普通广泛的大众文化诱惑之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知识分子应看清时代需要,能动地适应社会,创造出更有终极价值关怀力度和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共同营造新世纪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物质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民居建筑理念和良性永续的农业耕作模式,制度文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宗教信仰和宗族制度,以及精神文化中传达"天人合一"生态意蕴的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从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观、引导人与自然融合的审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