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读”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我们几乎都是听老师“范读”长大的。要是说教师的范读影响了我们大家朗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大家可能接受不了。在新课改的今天,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语文教师的范读,我们觉得将范读,尤其是将教师的“范读”前置确实弊端多多。教师范读似乎总留有对学生不放心的“教师主体”的影子。教师范读,学生只能模仿;教师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影响学生对课文其他角度的理解;用新课改理念来思索,它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副作用。因而,要改变教师范读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位置,应将教师的“范读”放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之后。这时,教师的范读就变成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一个参照:朗读的参照,理解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怎样范读课文陕西省特级教师薛明范读课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它的目的和作用是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能够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是很高,对于课文中有些内容理解并不全面。教师范读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内容有限,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课文内容等一系列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通过范读,帮助小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掌握范读技巧。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范读在语文诵读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59-160
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范读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然而,教师的范读决非仅仅是朗读技巧的展示,而是对课文的理解和再阐述。因此,不同的课文就适用不同的范读主体和范读方式,范读使用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教学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完美的范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范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得力手段。而有的语文教师仅重视让学生读,忽视了教学性范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范读有别于其它朗读,没有掌握范读的一般特点及技巧。教学性范读不同于广播员的播音性的播读,不同于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开始时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轻松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贯穿于小学各个学段,朗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优美语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说,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的范读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想象力。教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十分必要,但同时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滥用。本文将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并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对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中教师  相似文献   

11.
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学生的朗读.智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还可“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提高欣赏和朗读的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熏陶。但是.在实行课改的今天.有的教师为片面地追求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教师的范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师范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受新课改的影响,笔者倾向于多媒体的运用,其中不乏包括课文音频视频的朗读。似乎这样做才更像是在进行课改,才更能融入新时代的潮流。在各个教研活动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更是推出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很难看到教师有板有眼地带领学生朗读的教学情节了。  相似文献   

13.
张燕 《考试周刊》2013,(35):30-30
范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课堂上教师起着示范作用的朗读。朗读是指有感情、有理解、有体会,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朗读。它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如果教师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去范读,哪怕只是一段,甚至是一句,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语文教学,一般要求教师范读课文。范读,即示范性的朗读。它是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真正接触课文,感知课文。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等原因,被编排入册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颇具童趣。但学生的想象等各方面能力还尚未达到能抽象概念直接转换为直观形象的水平,从而制约了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感知课文的质量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范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感知课文的深浅,因此必须针对他们的感知特点提高教师范读课文的质量。 首先,人的感知依赖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低年级儿童掌握的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感知的理解性差,容易引起错觉。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受到制约。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做到:正确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添字漏字、准确地朗读;注意停顿,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要善于范读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李晓青目前,尽管多种电教手段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然而语文教师仍然要勇于范读。这是因为小学生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他们最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成功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E什1的朗读作出榜样。一、范读可以激...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范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玲 《广西教育》2010,(1):50-50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徐世英先生曾说过:“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老师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然而,要指导学生朗读,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范读还能让学生终身难忘。随着电教手段的普及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适时的范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范读确实很重要,因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完全来自教师的引导、影响。教师范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每个人读的不同,理解得也就不同。读得越多越准确,就会越好,理解得就会越深。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被抛弃。例如教师的范读。我认为教学中多媒体不能全部替代,作为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范读,还应该在课堂中继续应用下去。在前几天的小学语文观摩课上,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展现范读的艺术,深入理解文本,打动自己,感染学生;把握朗读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分清朗读对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即兴范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即兴范读,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其教学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