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明善 《英语辅导》2002,(11):28-28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漂流,你是不是想到了那种乘着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流上全副武装的冒险游戏?这里说的漂流,可没那么简单了,是关于故事中的主角——鲁滨逊历尽千辛万苦的漂流生活。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后来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到狂风巨浪,他所乘的船被海水吞没,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独鲁滨逊被海浪掀到了一个荒岛上。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绘图本《鲁滨逊漂流记》,是…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他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闯荡一番。于是,他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但每次都历经惊险。一次,在途中遇到风暴,他被海浪抛到一座杳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各种方法渡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保证了自己生活的一切需要。尽管这样,鲁滨逊并没有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从小向往遨游四海。19岁的时候,他当了水手。第二次出海,鲁滨逊乘船出发驶往非洲,经过赤道时,遇到大风,船翻了,他一个人被海浪冲上一个没有人迹的荒岛,开始了在这个荒岛上孤身一人谋生  相似文献   

7.
李杰 《中文自修》2010,(1):21-21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作者丹尼尔&#183;笛福笔下的主人公鲁滨逊&#183;克鲁索不幸遭遇了海难,他被海浪冲到了一个无人的小岛。清醒后,看着荒无人烟的小岛,茫茫的大海。鲁滨逊感到很绝望。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绝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努力活下去,才有重回家园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三百年前,英国有个叫鲁滨逊的人,他天生就有强烈的冒险欲望。他不甘于平凡的小康生活,违背家人的期望,独自一人逃到海外经商。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惊险之路,经历着无数意想不到的危难:经常被人谋算,几乎被食人部落吃掉,在孤岛上一个人生活了28年……故事是这样开始的:鲁滨逊从家里逃出来后,被摩尔人(一个野蛮的原始部落)掳去当了好几年奴隶。后来,他逃到巴西,又成了一个庄园的种植园主。为了扩大庄园的规模,他到非洲去购  相似文献   

9.
书名: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逊。看了这本书你一定能被鲁滨逊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并学着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0.
那位天使 笛福在这部小说中笔墨最多的人物除了鲁滨逊,就是那个野人"星期五".他是上天给鲁滨逊派来的一位天使.在梦境中就谈到了那位天使,鲁滨逊救了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仆人和向导,那位天使的出现改变了鲁滨逊的命运,然而几年后现实中真就出现了那位天使,这一切就好像上天早就安排好了.因为天使的出现,鲁滨逊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愁眉苦脸,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因为天使的到来,让鲁滨逊2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说话的声音,也让这位硬汉子变得更加柔情,其乐融融,笑容多多.因为天使的忠实、可爱、聪明、勇敢,两个人最终成为好朋友.相处久了,鲁滨逊打心底喜欢上了那位天使.  相似文献   

11.
在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1719)中,主人公鲁滨逊在英国资产阶级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大背景下,与传统群体关系日益疏离.其中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殖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滨逊对"家"的理解.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家"在鲁滨逊看来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他与他的"荒岛之家"又表现出了特殊的亲密.鲁滨逊所谓的"家"并不是以感情纽带定义的,而是以他是否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控制一切的操纵者而定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后殖民写作中,新独立国家的作家为了重塑被殖民统治所破坏了的民族文化和身份,往往利用文化视角的混合,改写“中心文化”的既定记载和版本,从而以新的形式和意义重写故国文化。德瑞克.沃尔科特在他的诗集《海难余生者及其他》中借用西方文学经典读本——《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类比,将鲁滨逊.克鲁索这一欧洲偶像文学读本中概念化的形象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窗外蒙蒙细雨在歌唱,桌边绿茶香气氤氲,手捧一本好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甘露,让它滋润我的心灵。清晨醒来,沐着凉风,翻开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我看到鲁滨逊与风浪搏斗,为了生命努力前行;听到他在渺无人烟的荒岛上放声呐喊,与孤寂抗争;闻到岛上麦香四溢,欣赏他收获颇丰。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把我带到鲁滨逊的生活中。我们一起播种,共同收获,享受美好的生活。和鲁滨逊相伴,我懂得了  相似文献   

14.
别样的战争     
我从《鲁滨逊漂流记》里认识了一个人,一个一生都在冒险的人,一个与大自然抗争的人,他就是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的船触礁沉没其他人都葬身鱼腹,他爬上一个无人的荒岛,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独生活。难以相信,鲁滨逊无依无靠地在孤岛上度过了2个春秋!他用最坚强的斗志、最坚韧的毅力开始了人生别样的战争,战胜了孤独、寒冷、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在这场别样的战争中,鲁滨逊先做了一个木排将沉船上的所有东西运上小岛为自己搭了个帐篷,后来又找了个山洞栖身,还制作了简单的桌、椅等。他捕获了一些野山羊,把它们养起来,还种植水稻、小麦,并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殖民主义"为视角,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蕴含的殖民主义色彩。在殖民主义理论看来,鲁滨逊是一个殖民者,他以枪炮为后盾,有计划地对以"星期五"为代表的原住民实行思想控制、语言专制、习惯管制和自由遏制,这些殖民行为不仅使被殖民者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自我身份,也使他们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原住地,最终变成了鲁滨逊殖民统治的臣民。  相似文献   

16.
鲁滨逊是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位生活在十八世纪初,英国现实社会土壤中的真实可信的艺术典型.恩格斯曾概括这个人物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不满现状,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生活.他意志坚强、勇于进取,不断战胜环境,超越自我.他对财富有极度的占有欲望并善于进行殖民活动.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人类有力量战胜环境,改变自然,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在翻阅刚刚发下来的语文书时,突然看见《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起初我感到十分好奇,心想:《鲁滨逊漂流记》怎么会在教科书里出现呢?我迫不及待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小说讲述了鲁滨逊·克鲁索厌倦了恬静的生活,他决意成为一名海员,周游世界,但却遭遇了航海事故,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历经种种磨难,最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的故事。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会独自生活》这一节。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滨逊孤独无助,面临的是严酷的生存问题。他在有水源、树荫,可防野兽袭击的地方盖起了简陋的住所;他把捕到的活山羊蓄…  相似文献   

18.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11):28-29
<正>《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也许是如今很多人离农业种植和手工制作很远,对于如何制作家具、生产食物有一种遥远的陌生感,看作者娓娓道来,很有新奇的趣味。在搭建庇护所和自我保护、日程规划方面,鲁滨逊是个天才,野外生存能力很强,但在寻找和制作食物方面,他却乏善可陈。让我们来看看流落到荒岛的美食博主鲁滨逊都吃了啥:首先,从被风浪打坏的搁浅的大船上获取了一批食物:面包、大米、奶酪、山羊肉干、酒类。做法很聪明,先抢救现成的储备。  相似文献   

19.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可称为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起小说。论文正是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揭露隐藏在小说主题背后的种族中心主义,让作为幕后的"殖民者"鲁滨逊站在台前,让读者了解不一样的鲁滨逊,同时也可以听到被边缘化的"星期五"的独特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理论,分别以荒岛和星期五为例,对《鲁滨逊漂流记》的他者建构传统进行研究,分析了地理他者和民族他者是怎样被建构和被征服的,并进一步探讨了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