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剃头大师》一文篇幅长,难懂的词句较多。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理解文本中难理解的句子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肥皂泡》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真的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生活体验、戏剧表演、看微课、听录音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咕咚》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既要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课文插图、情境创设和直观显示等特点,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讲故事,体现童话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方帽子店》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入、梳理故事、对比感悟、总结方法和拓展阅读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语篇意识下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确定语篇主题,理清主线,导入语篇,还要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分段解析和重构。只有根据语篇主旨设计合理的输出活动,凝练情感主题,才能提高学生理解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漏》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民间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单元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理解民间故事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和想象,对故事进行复述,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春夏秋冬》是一篇识字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发现每组词的结构特点、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语言的韵味。这样,让学生喜欢汉字,受到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要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二是要关注文本,以文本特点为基础;三是要研究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只有确立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比如,《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散文,根据新"课标"高年级的教学目标、文本的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的特色,再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统编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是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染,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才能发挥古诗文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诵读活动、言语实践活动,并通过文本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自觉理解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同时通过备课、上课、研磨和反思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新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诗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次市级优质课的试教经历让笔者感悟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在生活中用;要采用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层层深入;要重构文本,活用教材;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我们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用词,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象;要立足文本叙述,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要依托文本内容,促进学生的言语运用;要抓住文本矛盾,让学生感悟言语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运用图表,整体呈现语篇,把握文本思路我们进行语篇教学时要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文本的意义,整体把握文本思路。图表以图表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创设情景的作用,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把握文章思路。如PEP Book8 Unit2 Alet’sread是有关流感的语篇教学。如何运用图表整体呈现文章,让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呢?首先,我装作很不舒服的样子,引导学生发问:  相似文献   

14.
罗琼 《文教资料》2013,(19):170-171
诺德提出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文本分析思维能力.为翻译学习者提供分析源语文本的有效模式。在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指导下,翻译教学设计需要将语篇视为交际活动,注重文外和文内因素,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转换能力为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翻译目的选择灵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要考虑文本、学生、教师等各方面的因素。基于文本,在同课相异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要指向于文本的表达秘妙;要指向于阅读方法的渗透;要彰显文本个性。  相似文献   

16.
《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说。教学这篇文章,既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又要体现文体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和揣摩环境描写等途径,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9.
把握教材特点、文本内容、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读透文本字面意思,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阅读得到增值;要读透文本背后的故事,读透文本的情感意蕴,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文本的情思,调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面以《背影》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读透文本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循着文本特质促进思维进阶的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阅读。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几点可实践操作的策略:活动设计要紧扣“这一篇”的文本特质;进阶活动要能调动思维活力;主题阅读要能激发逻辑思维;文本重构要能提升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