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亚 《考试周刊》2013,(58):34-34
<正>大人小孩都爱听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观点、达到劝解的目的是一种独具智慧的行为。寓言故事正是这样一种喻哲理于叙事、喻庄重于诙谐、喻沉思于欢笑之中的微型小故事。中国古代的庄子、西方的伊索都是因为善于用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表达观点而被尊为思想大师。把寓言这个古老而闪耀真理光辉的文体介绍给学生,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品味它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寓言这一文体的特征,寓言教学一般分为这样几个板块:熟悉故事情节、领悟主要寓意、多角度阐述寓意、联系生  相似文献   

2.
寓言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文体,常常借助短小而精悍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在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鉴于寓言文本的特点,阅读教学的中心就在于寓言形象的感知与内在哲理的感悟。而对于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寓言形象的感知最为根本,是引领学生迈向深刻内涵、体悟内在哲理的通道。提出要借助角色扮演,促进寓言故事的主动阅读;着力情节推动,延续寓言故事的发展轨迹;唤醒想象意识,丰富寓言故事的内心视象,从而构建师生活动的语境磁场。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不是纯文学,而是一种边缘性文体。寓言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故事,它是以说理为目的的故事。寓言故事讲究寄寓,以增加作品的深度。所以文学家们除了写寓言作品外,还喜欢在写其他文体作品时采用寓言笔法。《红楼梦》、《西游记》就有寓言色彩。寓言的特点是字数和框架相对较小,因此,其承载故事和思想的能力比起大部头的作品来,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寓言作家必须具备浓厚的文学修养、足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娴熟的创作技巧,才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表现清楚。本文作者王蒙,可以说是中国时代情绪的书记官,是中国世纪末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现行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安排不仅让学生体验与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担当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本体作用。现行教材中,共收录寓言15篇,其中作为课文的8篇寓言分布在第一学段3篇,第二学段5篇,加之语文园地中收录的7篇寓言故事,编排上更侧重于第二学段,主要是因为寓言故事往往篇幅不长,且故事性、趣味性、言语性更适合于这一学段的学生学习。寓言教学,需要立足语用,关注核心目标,凭借"学寓言的言"这一核心学习活动,在习言中得意。笔者通过校本教研的几堂课来谈谈语用视野下的寓言教学。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体。自“语文”单独立科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寓言的编选。现行教材中寓言更是得到了重视,无论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每套教材都有十几篇寓言故事。寓言以其独特的形式,明确的风格在叙事性作品中独树一帜。研究寓言的文体特点,探寻寓言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类课文。对寓言类课文的教学,要基于文本表达、文体特征、寓言寓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寓言的故事、寓意,体会寓言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最古老的文体之一。文学史家习惯上把中国、古希腊和印度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同学们在写作中也经常写寓言故事,下面我就和同学们谈谈寓言写作。一、寓言的特点如果要写出好的寓言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寓言的特点。在俄国,有一个关于“寓言”的故事。一个裸体女郎求见国王,可是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她,还差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她穿上了寓言的外衣,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这女郎是谁?其实她就是“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赤裸的真理人们看了会觉得刺眼,需要将它包装起来,而这包装就是“寓言”。寓言就是包含着某种真理的…  相似文献   

8.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王蒙本身的幽默天性和生活体验也使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而形成属于他的独特文体--"讽谕性寓言体".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寓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蕴含的深刻道理,并积累、内化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要通过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借助阅读记录表,读懂寓言,比较寓言,发现寓言的写法。2.运用学到的写法,学会自主创编寓言。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较、观察,领悟寓言故事的写法,创编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师:(板书:寓言故事)提起寓言,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吧。我们以前就学习过寓言,一起跟随图片来回忆一下吧。(出示图片: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南辕北辙、守株待兔)这些都是中国的寓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版块。目前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存在着授课方式僵化、寓意阐释单一、教学时脱离语用训练等问题。本文将基于此,通过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寓言故事梳理、总结,寻求三年级下册寓言教学单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朗读中品味寓言故事的“言”,在对比中感受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充分利用补白、课后题、前测等方式读懂寓言、感悟寓意。  相似文献   

12.
一、文体辨正《愚公移山》节选自《列子》。《列子》一书共八卷,相传是周朝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杞人忧天》《歧路亡羊》《愚公移山》等。《愚公移山》是寓言故事还是神话传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又带有神话色彩。”此说值得商榷。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正是由于拟人化,一些动物故事在长期流传中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属于寓言和童话这两种文体,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四册)、《东郭先生和狼》(六册)就是寓言故事,而《群鸟学艺》(五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八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九册)则是童话故事。尽管寓言和童话都是学生所喜爱读的文体,但就两种文体的特点来讲又各有不同,教师要根据文章特点,因材施教,以求得较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14.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吴鸽 《师道》2014,(9):32-33
这一次教学《伊索寓言》,初读文本,没多大感觉。 伊索,"寓言之祖",一个奴隶,却知识渊博,聪颖过人,重获自由后,开始环游世界,为人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于是留下了《伊索寓言》——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显然,这个人,和这部作品都是经典。  相似文献   

16.
作文对学生来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难题。一提到作文,学生不是愁眉苦脸,就是抓耳挠腮,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为了解决作文这个难题,我一直想找一条捷径,帮助学生将作文化难为易,享受写作的乐趣。有一天,我在阅读一本寓言故事时,忽然有了灵感:因为寓言一直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都喜欢接受这种文体。如果让学生通过学写寓言故事来提高写作能力,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故事。读寓言故事能使学生受到教育,获得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寓言教学价值的挖掘,依托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并能把寓言故事讲得生动具体,理解寓言所包含的深刻道理。这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让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8.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19.
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寓言故事为体裁的教学内容。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被收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寓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28篇教学设计及2篇课堂实录显示,当前《愚公移山》教学存在忽视文体属性、教学过程模式化的问题。文章基于文体视野,对《愚公移山》进行解读,并为《愚公移山》"教什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