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认识生命、探讨生命的价值,特别是通过珍惜生理生命,提升内涵生命、超越生命的认识境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探寻生命意义教育的规律,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难在社会上引起对生命的讨论热,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文从背景、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美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状况,同时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现状和研究意义作了比较,以期为我国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辅导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大部分青少年有正确的生命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悦纳自我,较好地认识生命价值并珍惜生命,但依然有部分青少年的生命意识薄弱,对生命缺乏敬畏和珍惜,漠视生命、否定生命、游戏生命,缺乏对生命本质的理性思考,不懂得自  相似文献   

5.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生命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中德育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德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青少年生命教育正是这个时代的德育新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德育要获得成功,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发展。生命教育正是为了青少年生命健康与和谐发展而进行的一项德育工作,也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善待生命,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自杀现象呈低龄化趋势,自杀已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因,青少年的生命观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现实,生命教育必须提上日程。探究自杀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来引导青少年建构生命教育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薄,动辄轻贱自己和他人生命,这和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关。本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实施途径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对青少年生命的关注和呵护。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自由空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化的第一站。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将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将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命健康、生命情感和态度以及生命价值与意义等观念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生命成长的内涵,且促进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学科普及性、忽视生命存在、重视心理与行为辅导、漠视生命体验和弱化生命主体性、压抑生命创造力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漠视表现。扭转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必须呼唤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回归现实生活、体验真实生命,尊重生命主体、激发生命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贺克宏 《文教资料》2011,(14):154-156
生命教育是旨在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沉重而紧迫的社会话题。深入探索青少年生命教育规律,全面、系统、科学地推进生命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弑亲血案的发生令人震惊。究其原因,当代青少年除了受到网络游戏、流行文化等的负面影响,还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生死观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更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格融汇中实现生命融通、促成其生命成长;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理解并运用生命共同体原理,学会与亲人、与社会和国家、与所有生命体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生命意义可以给予个体一定的存在感和方向感,Frankl 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意义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拥有较高水平生命意义的青少年通常会更快乐,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反之缺少生命意义的青少年更易感到焦虑,自我概念不清晰。本篇文章将从家庭、人际、学业三个角度出发,分析青少年生命意义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索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目标,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这三种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扫描     
杨雄在《生命教育与青少年发展》(载《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一文中对青少年发展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文章指出,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机制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使一些青少年陷入迷茫和意义危机中。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全人格教育”,倡导科技加人文的平衡发展,强化青少年的心理、情感训练。文章首先强调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必修课,是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关怀的手段。通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一方面使青少年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另一方面使青少年体悟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忠军 《中国教师》2009,(12):41-42
<正>近年来,一些有关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伤害事故常见诸报端。面对惨痛的事实,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威海市实验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全方  相似文献   

19.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弥足珍贵,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了自杀自残的行为,而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对于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我们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部分青少年树立了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针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改善,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改变,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