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向考察新中国成立前莆仙地区妈祖信仰的香火网络扩展过程,概述当地各个历史时期的商贸发展状况,指出妈祖信仰分香网络的扩展与莆仙商贸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或者说莆仙地区妈祖香火产生和扩展的历史也是莆仙地区商贸和集镇经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易小A站在观音殿前左顾右盼,山顶上洁白的妈祖女神石雕在一片袅袅香火中如仙气环绕,低头看远处,碧蓝色的海岸线也若隐若现。有“海上龙宫”之称的福建莆田湄洲妈祖庙果然气宇非凡。作为一个时空小记者,为了对最近正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妈祖文化”进行详尽的报道,易小A才决定拉上“免费导游”—易爸爸做一番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妈祖文化社团在文化活动中通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弘扬妈祖精神方面和推动妈祖文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在总结分析妈祖文化社团特点的基础上,对妈祖文化社团管理功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妈祖文化社团的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妈祖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她作为中国第一女海神,成为沿海广大地区民众及海外华人重要的信仰神明和精神纽带.本文从分析闽台妈祖文化的内涵入手,在详细阐述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闽台妈祖文化氛围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宋代妈祖信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已经遍及海内外华人居住区,尤其在中国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妈祖信仰最为活跃.如今妈祖信仰已经成为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探讨了妈祖信仰在大陆福建和台湾地区火热传播的共同因素,以及从福建莆田传播到台湾的妈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闽台妈祖信仰形成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更好地利用妈祖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人民感情交流、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立新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6):11-14,32
立足妈祖文化各领域产业开发现状,从政策、地缘、人源、闽台体育交流四方面分析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开发机遇,提出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开发思路及政策和措施,延伸和创新妈祖文化产业,以达到弘扬妈祖文化与民俗体育产业发展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妈祖邮戳及对传播妈祖文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妈祖邮戳的种类和式样。种类共有纪念邮戳、风景邮戳、宣传戳、邮政日戳及组合邮戳五类,样式也可归纳为五种。论述利用邮政独有的邮戳资源,改善妈祖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开展集邮文化活动,可发挥出独特的传播妈祖文化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6,(1):10-12
简述马来西亚雪兰莪巴生县区的妈祖信仰由来和妈祖宫庙分布情况,重点介绍海南会馆天后宫及班达马兰新村妈祖庙以及相关的妈祖民俗活动,说明妈祖信仰对巴生华人精神和社会整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与传播活动密不可分,传播以文化为灵魂,文化因传播而存在。妈祖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才能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文化正能量。现代传播是妈祖文化走向大众的物质与技术载体,使妈祖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推动了妈祖文化思想的普及与提升。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妈祖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变迁,并且直接塑造了妈祖文化的生产方式。当然,传播对妈祖文化的代际传承也产生了影响。在现代传播环境下,传播形态的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探索如何拓宽妈祖文化受众,特别是吸引年轻受众群体对于妈祖文化的关注,不妨多尝试。  相似文献   

10.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与澳门妈祖信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中国香港和澳门妈祖信仰传播过程及宫庙状况,比较港澳两地妈祖信仰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以深入认识妈祖信仰的性质及了解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3,(4):11-18
归纳妈祖题材电话卡品种,阐释其图文内容种类,探讨妈祖题材电话卡对传播妈祖文化的功用,提出进一步丰富妈祖题材电话卡内涵以壮大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集邮文化与妈祖文化的关系,分析妈祖文化的集邮载体邮品及邮集在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中的作用,最后提出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结合要注重邮品开发,创新集邮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妈祖原型形象是宋代湄州林氏,她预知祸福、慈悲行善、终生未嫁。虽年少离世、却屡显灵验。经过历代官方敕封,其圣格不断上升。,从宋到元明清,妈祖经历了儒释道对其形象的吸纳和神化,妈祖被尊奉为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菩萨,儒家佑国护民的忠孝神、,妈祖成为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偶像,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后世妈祖是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象,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介绍韩国首尔居善堂、仁川义善堂、济州岛和古今岛的四处妈祖神坛,还有釜山韩圣宫等妈祖信仰场所现况;对仁川中华会馆天后圣母香炉以及华人街饭店妈祖画像等文物也作了考论。指出在韩半岛人们对妈祖的认知度以及对外宣传还十分不够,妈祖信仰是重要文化遗产,韩国社会应加以容纳和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6.
姜琨 《华章》2011,(11)
妈祖信仰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妈祖作为航海保护神的影响已经大为减弱.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受不同时期自然和社会条件以及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妈祖信仰也根据信众各自的不同心理需要扩大或转变神职功能,由海神转化为可以求福消灾的万能神,这也是妈祖信仰之所以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妈祖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8.
妈祖是我国民间信仰的海上女神,其所延伸的妈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各国,成为世界上文化百花星河中一颗璀璨的繁星。妈祖是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后裔林默。她精研医理,热心助人,常常为乡亲排忧解难,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普救众生,护佑渔民。她去世后,人们把妈祖当作海上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9.
总结并分析明代妈祖文献史料具有四个特点,即开始出现妈祖经书和妈祖题材的小说,朝廷褒封档案史料很少,林氏族谱与妈祖志书结合以及出现较多官绅阶层对皇权膜拜及对妈祖信仰批判的文献,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与明代妈祖信仰呈现式微的大趋势史实,是吻合和可以互相印证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妈祖邮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61年来世界上发行的妈祖邮票,阐述了世界妈祖邮票的3个特点,指出世界妈祖邮票存在的4点不足之处,提出为使妈祖文化通过妈祖邮票得以进一步传播和发展,要搞好妈祖邮票发行的两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