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语文课程性质、特点这一长期争论不休、悬而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怎样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不少一线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标准》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行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与升华。“交际工具”不限于语文,所以新课程标准加上了一个“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这爪l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这个认识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自我认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标准(实验)》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带有法定性与权威性的解释已不容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太多随意的争辩。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层面去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的各种要素与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雷激 《教育现代化》2005,(11):110-11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在认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垒酚:“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即“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淑娟 《辽宁教育》2006,(4):32-35,7
作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特点,这是一条被广大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长期反复的验证、比照、痛思历史总结出来的重要论断,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语文学科与时俱进的产物。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首要问题,作文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自然也不例外。《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特点归纳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然,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也应具有这样的属性。这一性质定位相对以前片面强调工具性或人文性而言,则是一种进步,也是长期争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向来都是人们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论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认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理念.但如果广大教师仅仅依此理念来把握或进行语文教学,似乎有一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2.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13.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只有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散步》这一课例以语言训练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体会“尊老爱幼”来体现其人文性,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思维性、工具性、人文性的三维统一、三位一体大家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认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我认为,如从哲理的高度来思考“语文教学”这一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探讨性的观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施中需体和贯穿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实践性这三性。我提出个观点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徐颖 《小学语文》2007,(5):40-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无疑给争论多年关于语文性质的大讨论画上了鲜明的句号,《先秦诸子选读》无疑承担了实践人文教学的历史重任。《先秦诸子选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