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提出。目前,“非智力因素”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心理学研究中一般把“非智力因素”作为狭义的解释,即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及优良的个性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才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在每年的高考中,考生在各科考试中,因出现非智力因素错误而失分的在10分左右.因而克服非智力因素产生的错误,对每位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从标准中不难看出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还是错误百出,而且许多错误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作为一名教学新手,起初,我与孩子们一样将这些错误简单归类为“粗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研究成果显示,评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习成绩的高下,往往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心理学上把一个人的动机、志向、兴趣、情感、毅力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充分并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利用点拨、启发、诱导、鼓励,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从教十年,我一直在一个普通中学任教,所教的学生的因素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先天不足”。所以非智力因素的开展在教学中不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取心、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良好意志品质,“使先天不足后天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玉群 《湖南教育》2005,(24):27-27
一、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兴致高了,学习就是一种乐趣。例如,在学习单词“dog”时,不妨介绍这样两句“Love me,lovemy dog”(爱屋及乌)和“You are a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此时英语中的“dog”与我们汉语中常出现的“走狗”“、狼心狗肺”中的“狗”大相径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文化错误要比语言错误严重得多,因为语言错误至多是言不达意,无法把心里想说的清楚…  相似文献   

6.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音乐与人”的问题。从本质上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因此,“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生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除先天智力因素以外,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始终在起着作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在教育中除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外,更应积极地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7.
每年中考过后,就会听到一阵阵的惋惜声:“平时前十名的学生,怎么会没考上呢。”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是非智力因素在作怪。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属于心理因素,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是受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如果人的非智力因素正常、健康,那么人的心理行为就会正常、健康,反之亦然。据此在培养学生心理方面,我们必须着重放在非智力因素上。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要着重放在平时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它是同“智力”因素相对立提出的概念。“智力”、“非智力”都是青少年学习心理范畴。“智力”因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双基”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心理活动。主要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基本心思过程。因此,“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心理过程。而“非智力”因素呢?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双基”知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基础学习活动中,有两大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为“智力”因素,包括领悟力和记忆力,它是决定教学能否取得如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但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另一类为“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目的、自信心、意志、情感、兴趣等与学习效果紧密相关的集合。“智力”因素是在一定的“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进行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智力”因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由于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行为不定型时期,特别是“非智力”因素仍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时期。  相似文献   

10.
张翠萍 《考试周刊》2009,(49):44-4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国外许多关于心理研究证明.同样智商的人的成就差别在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注意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可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小勤 《学周刊C版》2010,(3):119-12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在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笔者在担任高中班主任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说明,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促进“学困生”转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取得的,大多数学生智力差异并不悬殊,而造成学习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电脑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可从“情趣”入手,①“清感”的开发———上好“绪论”课;②兴趣的开发方法:调控好“CAI”,宏观调控“TOP97”与“CAI”,利用“CAI”照顾好学生的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而言的,《论语》中有一句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能”是“会做”,指的是智力因素;“为”则是“肯做”,属于非智力因素。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本人的疏忽大意或由于教师缺乏指导,学生在某些方面没能做或没有做好导致失分。如果指导学生在考试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即可提高整卷的分数、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发现: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差异性体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会出现在一些所谓“暂时后进生”中。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学生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暂时后进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突出,针对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和现状,文章提出“试后评价”的概念,对非智力因素进行量化测评,分析学生答卷过程中造成失分的非智力因素,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和专项训练,降低甚至消除其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学生能力的大小是衡量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现行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在思想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教学就是教学问、教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忽视情感、兴趣、动机、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转变育人观念,更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智力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明显。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并非智力素质差,而是非智力素质低。我在教学中遇到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头脑聪明,智商很高,但由于缺乏意志、毅力,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从而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动机、意志、兴趣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强烈的动力和调节作用。在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中,非智力因素的贡献往往大于智力因素,“天才就是毅力”、“天才…  相似文献   

19.
在幼教心理学的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催化作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黎志魁 《化学教学》2000,(11):44-46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 ,学生普遍存在解“貌似题”出错率高的现象 ,即“一讲就懂 ,再做还错”。究其原因 ,往往并不都是知识上的障碍 ,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不良思维习惯、低质量思维模式和缺乏必需的科学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笔者将教学实践中 ,学生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剖析如下 :1 忽略审题的重要性正确审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 ,审题不细、不清 ,甚至审题错误 ,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特别是学生遇到化学情景相同的多变题目 ,都有一种“亲切感”。由于学生对原题目比较熟悉 ,思维定势 ,习惯性地运用原题目分析方法来解答 ,并未仔细与原题区别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