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质疑分类法中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分类法中都规定了某些类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本文分析了这种规定的理论依据及其原因,从理论与实践上对其合理性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认为分类法中规定的同类书排列方法是没有必要的。用作编制主要用于分类排架的书次号更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2.
中文同类书书次号自动配置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汉字编码法与计算机相结合,在著录中文图书的同时自动产生一种以著者号为基本号的书次号系统.这种系统能适应任何分类法,有助于各类型图书馆实现书次号的标准化,同时实现中文图书处理自动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王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33-136
批驳分类法、分类号不统一和书次号不需统一的不恰当观点;指出标准化书次号的推广价值不在于统一分类检索与实现资源共享。从高校图书馆合并、整合文献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因书次号不同,难以组织藏书排架体系的尴尬局面以及从社会化编目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书次号标准化有利于统一各馆分类排架标识,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1978年,我馆决定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对馆藏的解放后中文期刊重新进行分类编号。分类号的编制有了依据之后,如何处理同类号期刊的先后序列,即如何编制期刊的书次号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最后决定根据各种期刊编辑机构的所在地的地区属性,按照《中图法》的《中国地区表》所规定的地区顺序号,即“地区号”,来编制书次号。  相似文献   

5.
分类索书号的发展趋势与分类法的发展趋势有相同与相关之处,等级分类体系的分类法向分面组配和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向发展,则指明了分类排架方式的发展趋势。分类法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分类索书号的发展方向。尽管在世界各国出现许多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叙词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能的不同。要以叙词表替代分类法还不太可能,能否通过对书次号的研究使分类索书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效果上都能向分面组配和分类主题一体化发展,同时使分类索书号易于标准化和自动化,从而在完善分类索书号的过程中,造就出一种新的、功能良好的检索、排架工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产生出一种新颖的书次号,使分类号和书次号组合成一种符合发展趋势的号码。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书次号问题的研究是很早的。建国以来,随着各种新分类法的问世,特别是《中图法》推行以来,对这个问题讨论日趋热烈。归纳起来各家推崇和现行的书次号主要有:著者号、种次号、著者种次号、年代号和书名号五种。通过争鸣,对五种书次号的优缺点已看得比较清楚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比较,总结出编制书次号的一些规律性东西,以便于改进、创新,尽快研制出理想的书次号方案来。本文就编制书次号的基本原则和如何改进书次号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ZSY书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次号标准化是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之后,图书馆界又一急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界的同志一致希望能有一种较为理想的书次号作“标准”。为此很多人都在认真研究、探索,以求得一种较为满意、切合实用的书次号。笔者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以著者、书名、页码组  相似文献   

8.
著者号,或称之为书次号,是索书号的组成部分,被用来确定各类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即解决同类书的排列问题,同时也解决目录卡片的排列次序问题。著者号是组织图书的分类排架和分类目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书库管理、流通阅览和目录组织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影响着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著者号随着分类法的发展一起发展,国内外皆然。从图书馆实践可以得到证明:每当出现一个新的分类法,每当一个图书馆改用新分类法时随着就提出著者号的问题。近几年图书馆界讨论著者号问题,就是随着采用新编《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机读目录环境下的书次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书次号是排检同类图书的顺序号码。它使同类图书个别化,次第化,是图书分类的延续。在手检目录里,书次号是组织分类目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类号完全相同的款目,采用不同的书次号组织目录,就可得到不同的排检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关于书次号的编制方法共有7类25种之多。由于书次号的种类繁多,而且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家公认的书次号,所以,尽管分类法逐渐趋向统一,但各馆所采用的书次号仍然不尽相同,分类目录很难得到统一,书次号的标准化和统一问题作为文献工作标准化的重要一环,一度成为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的实现,资源共享逐步成为可能,标准化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图书馆实现网络化最基本的要求)摆到了议事日程,于是,用作排检同类图书的书次号的标准化和  相似文献   

10.
书次号是分类号的延续,处于从属的辅助地位。分类号是区分这一类图书和那一类图书的标志,还有集合同类图书的作用。组分类号不能详尽,需要书次号补充,才能使成千上万的图书个别化,便于科学管理,充分利用藏书。书次号的取号法众多,有种次法、笔划、笔顺法,有四角法、一角法、快速法、还有拼号法、查号法……举不胜举。采用者因馆而别,各有千秋。大都采用单一的书次号。实践证明,任何一种单一的书次号都不可能适应各种类目。必须根据类目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书次号,才能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充分反映出图书的全貌。下面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例,谈谈不同类目应有相适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一书名所引发的歧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次修订时,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改名为《中国文献分类法》。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大众分类法--一种独创的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因特网大众分类法的产生背景、结构、适用人群、使用环境、所采用的方法等方面分析,说明它是一种独立创造的分类法,而不是对传统分类法改进和发展的结果,因此不宜用传统分类法的准则来对它进行框范,也不宜用它的准则来框范传统分类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文献分类计算机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年来,在机辅分类标引与自动分类标引系统、分类法机编化和机读化、计算机分类检索、书次号自动配号系统、分类法数据MARC格式、网络资源的分类组织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献分类计算机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年来,在机辅分类标引与自动分类标引系统、分类法机编化和机读化、计算机分类检索、书次号自动配号系统、分类法数据MARC格式、网络资源的分类组织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图书分类法标准化工作的逐步深入,如何统一书次号的编制,使其既做到同类图书能个别化,而取号方法又科学、简便、易行,容易排检,这个问题,已引起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日益广泛关注。实践告诉我们,同类书的排列是分类的延  相似文献   

16.
蒋鸿标 《图书馆杂志》2001,20(12):17-18
书次号是各馆区分同类异种图书的次序号,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因而无需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书次号方案与书次号的选取是分离的,即统一书次号方案是一回事,书次号的编码又是另一回事,统一书次号应理解为统一采用某种书次号作为排列同类书的依据,而不应理解为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  相似文献   

17.
论书次号     
关于书次号的问题,我国图书馆界曾有过热烈的讨论。自《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出版后,不少图书馆在改用新法的同时采用了种次号。由于种次号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因此采用的馆进行了若干改革,我馆(华南工学院图书馆)即是如此。有些问题我在《论书次号的改革》一文中己有论及这里不再赘述。为了使同类中同著者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中外文图书的索书号,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文别号,说明该种图书属于哪种文别系统;其二是分类号,说明该书归属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哪一类目;其三是著者号,说明该书著者的某些属性。而中文图书,因为文种已定,因此它的索书号只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分类号,其作用与上述所叙的相同。第二项是书次号。所谓书次号,就是同类图书的排列号。在我国,目前各图书馆在书次号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统一步调,各馆所采用的方法各异,使用较多的有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19.
对书次号研究的看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针对书次号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书次号的规范,统一研究工作与索书号的统一研究并行不悖,可以分散研究,渐趋一致,应当搞清索书号,书次号等相关名词,概念,明确分类号与书次号的职责,开拓研究书次号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书目数据合并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湖南科技大学合并前的基本情况;介绍通常所采取的两种书目数据合并方法--彻底法与权宜法,并对其利弊进行比较;重点以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合并工作为例,具体分析采用权宜法进行合并书目数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自动化管理系统不统一导致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分类法与书次号选取方法相同或相异导致的同书异号或异书同号、合并后条码可能大量重复等,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