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燕  姜勇 《教育导刊》2003,(11):30-31
姜博士: 在教育过程中,我好像总是很难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想与他们做朋友,但他们还是把我当成是一个老师。我觉得很奇怪,我觉得自己和他们很平等的,但他们好像总是只把我当成一个老师。我觉得孩子们好像跟我的距离还不是很近。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接受我,让他们真正感觉到我是他们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比较喜欢看一些像《女友》、《少男少女》之类的书刊,而我的父母却不允许我这样做,他们说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只有学好功课才是根本。我知道他们这是为我好,但他们这样做限制了我的思维,缩小了我的视野,使我觉得生活变得枯燥无味。我已经是大孩子了,我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老师,您说面对这样的父母我该怎么办?难道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曹娟娟5月话题:看课外书一定会影响学习吗?  相似文献   

3.
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做父母的自然十分高兴,许多家长朋友都向我们“取经”,我们夫妻俩感想一致,那就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和保护他们是人之常情,但我觉得放手让孩子自已处理一些事情,这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5.
广西南宁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女儿10岁,学习成绩不错,但依赖性太强。早上起床要我们叫;什么时候要洗漱、该吃饭、好睡觉都要我们提醒;换下的衣服随意扔,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我们帮她做。我们觉得她太依赖,可多次批评她,要她改变一下,也总不见效果。有什么好办法吗?答:对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宠爱有加,容易过多地关注和帮助,还会把孩子撒娇视为可爱、好玩。如果孩子吵闹、发脾气,父母在无奈中迁就,那么你就会渐渐地被孩子所操纵。但孩子可塑性强,只要我们坚持原则,孩子就会改变。以下建议供你参考。1.鼓励孩子做出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比如吃多少、…  相似文献   

6.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7.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8.
校园博客     
博抒己见>我们应该怎样看待80后现象(主持博士:诗雨飘洒)为什么老妈不肯让我的异性朋友打电话来我家呢(主持博士:QQ混蛋)回复夏至未至:深有同感!我想应该是传统观念在左右他们吧!死海里的三文鱼:是啊是啊!虽然妈妈不说什么,可我接电话的时候她那眼神……天!会杀人的!有几次还给我挂掉了……可怜ing。╰啦啦呜╮:我妈妈没那么保守,但她明白为什么很多家长会那样,她还说,等到我为人父母时也会这样的。可是我不觉得我以后也要这样。QQ混蛋:呵呵,谢谢你们的支持啊!我就是认为他们的思想太保守了啊,何必呢?他们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啊,所以我们大家…  相似文献   

9.
由幼儿园往小学过渡,是每一个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想必家长们早已阅读了有关学前准备方面的书籍,咨询了专家或小学生的父母。但还有些准备您做了吗? 入学思想准备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以“我要上学了”为荣。您不妨和孩子正式谈一次话。 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解决他们心中存在的疑虑,使他们及早就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您可以和孩子探讨以下问题,比如:孩子,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又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想知道小学的哪些事情?您可  相似文献   

10.
亲子邮件     
主题:我很惭愧收件人:水冰发件人:一贝自从我懂事以来,说实在的,我并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的父母似乎和别人的父母不一样。我知道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一天到晚就对着自己的孩子唠叨,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如果成绩考差了,说不定还会挨个“男女混合双打”。我的父母从不骂我,更别说打我。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爸爸妈妈都很优秀,多才多艺。而我,简直就是他们缺点的集合体,我太平庸了,连长相都是,别人看到我都会吃惊,说我长得不像爸爸妈妈。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看到我永远都波澜不惊的成绩,他们的脸就阴阴的,也不说什么。和他们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那些同龄的孩子, 我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我试图去做个优秀的人,但我做不到,真的,面对我有很多光环的父母,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惭愧之中。  相似文献   

11.
双休日父母老叫我做这做那,我看到书上说,美国孩子做家务都是有报酬的,所以也向父母提出了这个要求,却遭到了父母的一顿痛骂,难道我的要求错了吗?小丁当小丁当:我可以想像你要报酬时父母暴跳如雷的情景。因为我们国家是非常强调家庭观念的,很多情况下做家务只是一种尽到家庭义务的行为,而且我们以孝为本,做些家务体现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顺,如果把这种亲情用金钱来量化,父母当然不干了。美国孩子做份外的事,比如帮父母修剪草坪洗车什么的,的确是有报酬的。但他们也不像中国的孩子想要什么都是父母无条件给,他们必须通过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2.
这是香港十集性教育电视片中的一段镜间:一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晚上偶然闯进父母房间,看见他们正裸露着身子躺在床上,便好奇地问他们在做什么。父母告诉她:“爱将我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在表达相互的爱。”当孩子还要寻根问底时,她的父母就用图片向她简明地讲述了人的生殖过程……这对父母所做的和所说的,也许并不完全恰当,但却比回避和哄骗孩子更要好得多。类似这种来自孩子的有关“性”提问,做家长的大概都会碰到。比如:“妈妈,我从哪里来?”“某某(男  相似文献   

13.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讨论“你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反馈情况:●如果是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我会单独把女儿留在车上,甚至是让她单独坐火车,但是在中国我就不敢了。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仅仅为了锻炼孩子,丢了怎么办呢?———湖北沙市刘媛●我不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毕竟这太危险了。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也不愿意完全放开手,让他自己走路。牵着他、抱着他都是为了让他少受挫折。如果真的对他“漠不关心”,不仅会让他遭遇不必要的挫折,说不定等他长大了他还会来埋怨做父母的。———北京那姗●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顾不上照看我…  相似文献   

14.
玛雅  文清 《家长》2006,(Z1)
采访地点:天津某中学门口;河南省安阳市某中学校内。采访对象以及方式:在学校门口随机采访六名中学生;借家长会机会在学校内随机采访六位家长。采访时间:2005年11月底(记者: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是“父母给你买了多少教辅书”,向家长提出的问题是“您为孩子买了多少教辅书,您认为该怎么为孩子选择教辅书”。)孩子们说孩子A:我父母倒是没给我买多少教辅书,不过他们从来不限制我去买教辅书。他们总和我说,只要我觉得这书有用,就可以买下来。他们还开玩笑说:宁可错买一千,不可放过一本。孩子B:我妈特别喜欢给我买课外辅导书。每到周末休息,她就带…  相似文献   

15.
一朋友曾对我说:“我八岁时,父母离婚,然后我就和我妈一起生活。我的噩梦从此开始。我妈妈情绪不稳定,我无法猜测接下来妈妈的情绪会怎样。妈妈的坏情绪给我的心灵带来了阴影,所以我一直过得不幸福。”她的一席话使我觉得,好脾气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并不是金钱和地位。如果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做父母的能回馈孩子什么呢?我想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最好财富。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采访地点:天津某中学门口,河南省安阳市某中学校内。采访对象以及方式:在学校门口随机采访六名中学生;借家长会机会在学校内随机采访六位家长。采访时间:2005年11月底(记者:向孩子提出的问题是“父母给你买了多少教辅书”,向家长提出的问题是“您为孩子买了多少教辅书,您认为该怎么为孩子选择教辅书”。)孩子们说孩子A:我父母倒是没给我买多少教辅书,不过他们从来不限制我去买教辅书。他们总和我说,只要我觉得这书有用,就可以买下来。他们还开玩笑说:宁可错买一千,不可放过一本。孩子B:我妈特别喜欢给我买课外辅导书。每到周末休息,她就带…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07,(1):12-13
霖枫诺总是觉得父母的关心不是实质的(我不是说他们做表面工作)。他们确实爱我们,但是处于这个时期的我们好像比较喜欢和同龄人沟通。妈妈常说我到她那个年纪就会明白了,但我想,如果我有了小孩子,我一定要和他(她)做朋友。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回复如果我是这位家长我会很平静地走过去,先向男孩说谢谢,再要女儿介绍一下她的这位同学,回家后就当作没有这件事情发生一样。我觉得家长应该开明一点。现在的孩子不能与我们那个年代相提并论了,我们那时与男孩说句话都会脸红,而现在却很正常。平常多给孩子灌输一下这些知识,她自己知道会怎么处理的。湖南何老师虽然我知道应该对女儿民主点,可还是忍不住担心女儿与男生的交往。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某女孩被男孩骗了之类的文章,难免会担心女儿。于是,常常给女儿灌输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我知道这并不够,处于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很叛逆,你越…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回复给孩子一个难忘的暑假编者语: 我们上一期的话题为:“暑假就要来了,你们会如何给孩子安排呢?把你们好的建议告诉我们,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话题刊登后,我们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邮件甚至是电话。我们看到了很多好的点子、各种各样精彩的计划,在我们佩服读者朋友的智慧时,我们也非常的感动,感动于读者对子女的深切爱意,也感动于读者对我们的热情的支持。由于版面有限,不能将读者的好的点子、计划一一刊登出来,还请见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