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这道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一的第8题“:怎样租车合算?” 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它前承二年级上册的设计租车方案问题,后启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旅游中的数学”,既练习刚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又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好素材。然而,这类题也是学生解答理解很困难的一类问题:题目信息多,需要学生会收集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下面这道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一的第8题:“怎样租车合算?“   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活实际问题,它前承二年级上册的设计租车方案问题,后启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旅游中的数学“,既练习刚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又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操作性练习:第11页“练习二”第5题,第27页“整理与练习”第12题。【学情简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本课属于练习拓展。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搞清楚为什么变形后图形的周长未变而面积变小了,减少的面积到底是怎么变小的等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给予探索、交流的场域。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的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5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语言(如"一定""不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页第8题时,出现了让我出乎意料的事情。同时,也给了我思考的机会。这道题是这样的:四年级252名学生去春游,大车限坐38人,小车限坐12人,可以怎样租车?学生们经过讨论、交流之后,认为最合理的租车方案是:252÷38=6(辆)……24(人),24÷12=2(辆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了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租船问题”后,可以通过以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优化思想。一、设计“解读方案”的练习,提炼最优方案的必要条件教师出示练习题一:四(1)班50名学生在2位老师的带领下租车前往科技园参观,现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怎样租车最省钱?  相似文献   

8.
刘波 《小学数学教育》2022,(Z4):139-14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根据题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序地找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的过程,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一一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9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本课时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5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再创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增强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12.
姚德怀 《辽宁教育》2014,(10):69-70
一、教材分析“简单排列组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初步渗透排列组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有序寻求答案的体验,但专题学习则是第一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明确感知有序思考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数学思想,能初步利用这一数学方法去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同时,也为三年级下册学习稍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苏科版8年级《物理》上册第66面学生练习中的第4题,是一道融数学、地理和物理知识为一体的探究题.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单元练习十三中有道题,学生错误率很高,在对同校四、六年级用同类题进行测试后发现,学生对于"进一"、"去尾"等问题存在认知缺陷,进行深入分析,除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缺失.笔者从问题的发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菁 《教学与管理》2008,(12):60-6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82~83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当学生用“高层次”视角重新审视“低层次”教材时,可能会产生新的理解或疑惑。若能将疑惑转变成有价值的问题,则可以使原有教材资源成为动态发展、持续生长的“活学材”,进而产生新的探索。“你会画直角吗”是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八中的一道练习题重新建构,再定位于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后进行的二次研究。那么,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4题。课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