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独立电影"作为分类概念和制作模式在199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生产格局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本文追溯了"独立电影"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与好莱坞电影的历史渊源,指出"独立电影"作为一个风格描述和批评概念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者认为,根据下述三个方面来确定具体的"独立电影"或"独立电影"例作者在涉及美学、技术、经济和社会诸方面的历史位王:(1)他(它)们在电影工业/产业中的地位;(2)他(它)们所采用的形式/美学策略的性质;(3)他(它)们与更宽泛的社会、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状况的关系.最后,作者强调了"独立电影"在中国电影生产场域和批评场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立电影是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中一个独特的产物,它成长于中国,描摹中国的题材,生存却需要依赖于西方的电影节、资金和评论者。已有诸多中国研究者批评西方影评人、研究者对中国独立电影的青睐是出于政治、意识形态原因,但这种批评往往基于一种反对"西方中心论"的惯性认识,而不是在细致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独立电影的认识之后得出的结论。因此,本文试图从西方影评界和学术界对中国独立电影的研究文献出发,在比较全面、系统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之上,分析西方研究者认识和定位中国独立电影的主要框架,进而反思这些框架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并不是决定翻译批评观念与标准的唯一因素。百年来,学界对"林译"起起落落、纷繁复杂的评说就是很好的例证。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对"林译"的评说恰恰折射了我国现当代翻译批评场域的两次自主化历程。在这两次自主化历程中,批评者带着惯习和各种资本,在权力场中进行斗争,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翻译批评场域及其独特的批评观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片”与“娱乐片”的反思与批评焦素娥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法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就提出了"电影是什么"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仍旧让人们感到费解和困惑.当"娱乐片"风潮席卷中国影坛,致使中国电影陷入窘境时,一场"艺术片"与"娱乐片"之争...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批评通过凸显其对电影类型的混搭互渗、意义的复合融通的审美创新的推崇,对当下社会和生存现实进行审美关照的情感渴求,以及对本土文化和价值理念愈加认同的精神追求,积极参与对中国电影意义的建构,推动形成颇具时代特色的批评思潮。这一批评思潮的形成既是由于受到当下中国时代文化的影响,也是中国电影批评主体自觉激发当下中国文化自身创造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洪深是中国早期电影拓荒者之一,不仅在戏剧与电影剧本创作方面成绩显著,他的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著述在中国电影理论史上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洪深30年代的电影批评文章,以眼光敏锐、视野开阔、政治倾向鲜明和分析科学缜密见长,对左翼电影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四部电影理论著述既体现了学者型理论著述的特点,同时又通俗易懂,具有指导创作实践的实用价值。这些著作,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我国现代电影剧作论和表演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生产中的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对象,"红色经典"改编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实的种种冲突与碰撞。在红色经典的生产过程中,围绕它的有国家话语场、民间话语场、经济场等诸多场域,它们在对自身进行调控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对文学场产生支配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难尽人意,理论层面上的批评本性和批评功能的缺失,现实层面的批评对象的空泛,以及批评家自身文化使命感和批判意识的阙如,导致当下的中国电影批评渐渐失去了其应该承担的总结电影历史、剖析电影现象、指导电影创作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电影批评已经不具有一切真正的艺术批评都应具有的根本品质:给理想以冲破现实藩篱的梦幻空间,让有限的艺术形象焕发出无限的光芒,给艺术的受众以永恒和超越性的慰藉。因此,重提电影批评家的职责,让中国电影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实乃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对西方当代电影批评理论,中国的电影理论界至今还介绍和理解得不够,甚至有人盲目排斥,视而不见,如果我们采取理性客观的态度,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合理的新颖的东西,并且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新的思维方式。本文介绍了西方当代电影批评理论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批评和女权主义电影理论,这些理论早在六、七十年代已风行于西方,正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当今的电影批评中,而且仍在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快速传播,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电影逐渐加入了世界电影市场的跨国、跨区、跨境的生产、销售、放映和消费的网络。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跨境合拍影片必然是一个主流制作趋势,电影是各种文化传播、情感价值和意识形态汇聚的场域,在跨境合拍这一潮流之下,必然会促进中国电影工业的日趋完善,更新中国电影现有的发展格局与观念,跨境合拍片以多元的方式应对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性的政策、满足不同的文化环境与观众的观赏期待,从而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指向,由此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得与失,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场对经济场的高度依赖性导致文学及其场域自主性的丧失,是全球“后现代症候”的典型表现之一。批判理论也适用于后现代中国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对探索当代中国文学场的结构与特征及其未来可能性有重要意义。个体存在的多向性探求,可视为文学场维护自身自主性的积极行动,这也是翦伯象诗集《坚守十一种维度》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批评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1月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本次研讨会是2018年全国范围内第一场跨地域的电影学术研讨会,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芳华》暨青春记忆电影发展走向"的论题,从如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七八十年代成为西方电影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批评流派。它的生成和发展吸收了精神分析学、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以及后结构主义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要素。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也开始受到中国电影评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应该说,在由公开发表的批评文字所构成的电影批评史里,还搭隐若一段历史——在电影还未成为人们的公开言说对象时,电影观众默默接受电影的历史。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从中国人1896年8月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电影产到1921年几本最早的电影刊物创作产中国电影批评就基本上处在“潜隐”的历史状态。尽管到了1921年,世界电影已经在经济、技术和艺术以及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等领域渐趋成熟产而中国电影,也由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等生产了一系列短故事片;长达10本的长故事片《阎瑞生》也于1921年7月1日首映于西班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观念的故步自封与方法的裹足不前的状态,理论批评家面对新的文化场域,面对电子媒介和大众文化对童年生态的冲击,显示了在理论批评本体建构方面非常乏力的窘相:一是陷入本质主义的迷途,二是诗学苍白,三是为“伪命题”所纠缠。要解决本体建构问题,需要加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使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本体建构的乏力及学科建设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观念的故步自封与方法的裹足不前的状态,理论批评家面对新的文化场域,面对电子媒介和大众文化对童年生态的冲击,显示了在理论批评本体建构方面非常乏力的窘相:一是陷入本质主义的迷途,二是诗学苍白,三是为"伪命题"所纠缠.要解决本体建构问题,需要加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使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走向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以媒介场域的嬗变为切入点,运用文化传播、媒介文化批评等理论工具,考量新媒介空间对青年文化的生产传播、意义建构和话语表达,进而以"需求回应、价值重建与引领"的范式框架,提出新媒介场域下青年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关键维度及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场域的裂变给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教学带来了挑战。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在空间场域意识中理解文学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在媒介意识中理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在实践性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使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生活化,把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历史记忆,其重点或许不在于探寻哪种表征方式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而是质询历史记忆表征的政治学及其生产机制。小说《金山》和电影《金山》涉及对同一段华裔历史的再现,两种文本受制于不同的场域,呈现出迥异的记忆政治。处于跨文化场域中的海外华裔作家,个人习惯及其在文学场中的位置是影响文本表征的主要因素,历史记忆表现为一种寻根情愫与文化认同,而电影媒介处于资本与市场博弈的场域之中,历史记忆更像是一场视觉的消费盛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